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未来世界霸主:为什么中国取代不了美国?

军事 sean 21750℃ 1评论

时代不同了

仅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摆脱了大萧条的深渊并蜕变成一台狂暴的战争机器,德国从一战后被解除武装的战败国变成了有实力征服欧洲的主宰国,苏联也在战争与革命中复兴为令人敬畏的陆地强权。接下来的十年,世界又见证了美国从军事上的落后者迅速崛起为全球超级大国,而拥有核武器的苏联紧跟其后。尽管如今鲜有人会严肃预测有另一场世界大战,甚至另一场冷战,但许多观察家依据过去的经验指出,国家只要试图从自身的经济发展中萃取军事力量,立马就能变得危险。

但是,当下所进行的并不是爷爷那辈人时代的权力更迭。人们争论中国是否很快就要抵达其从普通强国迈向超级大国征程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拥有必要的经济实力。但就算成为了一个巨型经济体,中国也不会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个超级大国,也不能让中国克服下一个的巨大障碍——获取必不可少的技术实力。接下来的挑战还在于怎样把所有这些潜在实力转化为全球力量投射所必需的一整套系统,并学会如何将这一系统运用自如。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时间且困难重重。因此中国将长期继续徘徊在普通强国和超级大国的某个位置。人们或许称其为“一个新兴的潜在超级大国”:拜经济发展所赐,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普通强国,但要获得成为超级大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路漫漫其修远。

中国寻求超级大国地位的努力还被另一因素削弱:中国缺少做出必要牺牲的动机。美国把其深厚的军事实力归因于冷战时图生存的必要。决策者若非面临制衡苏联这一有潜力主宰欧亚大陆的超级强权所带来的挑战,美国绝不可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哪怕距苏联解体已二十五年,俄罗斯仍然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如今,中国并没有类似冷战那种促使美国对军事领域进行巨额投资的压力。即便同为超级大国,美国的威胁性也远远小于苏联:无论中国的决策者觉得美国的对外政策有多么恶化,其所带来的恐惧都不会达到冷战时期刺激华盛顿的那种水平。

对中国来说,更糟糕的是美国拥有其引以为豪的盟友网络,因此几乎没有动机放弃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读美国盟邦的名单就像在列举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同时这些伙伴也降低了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成本。90年代末,美国的国防支出约占GDP的3%,接下来的十年里因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升到了5%,如今又降回了接近3%。华盛顿稍费努力便能维持其全球作战能力,部分应归功于其盟国提供的军事基地和他们所协助开发的尖端武器。而中国仅有朝鲜一个坚定的盟友,况且朝鲜带来的麻烦通常远大于价值。

鉴于中国要迈向超级大国有诸多障碍,而且对克服这些障碍缺乏动力,国际体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美国是否继续承担一种相对轻松的责任,即维持住人们称之为“深度介入(deep engagement)”的,已经实施了七十多年的全球性大战略(globe-girdling grand strategy)。除非美国发生一些从内而外的异变,导致自己真正放弃其全球性的领导角色(有些过度紧张的,政治化的指控称美国已经放弃了,但事实相反),未来数十年华盛顿都能在维持核心作战能力,与盟友关系,承诺保障关键地区,支持全球经济和促进跨国问题的多边合作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这种大战略的好处相对较难辨识,尤其在近些年美国遭遇了一些外交挫折的背景下。像入侵伊拉克这样的惨败提醒了人们在海外动用武力改变一国内政的困难性。但是,相比于取得成功,利用权力预防不良后果同样重要。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作为远超出大多数美国老百姓的认识。

对一个领导着国际体系且大体还让人满意的大国而言,拥有足够的力量威慑或限制挑战者,实际上比有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在边缘地带的地位更有价值。数十年来美国大战略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便是防止出现一个更加危险的世界,而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可以如此衡量——历史上常见的局面,诸如严重的安全困境导致重要地区的动荡,破碎的联盟无法遏制挑战者的异军突起,武器的快速扩散,强国间的军备竞赛,以及竞争性的经济或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都没有出现。

如果华盛顿真的从这个世界抽身,类似的挑战将会更频繁出现,跨国威胁甚至会比今天更严重地显现。即便这些威胁并未增大,但如果美国还必须同时努力应对一个远不够稳定的国际秩序,那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也将变得无比困难。正如当今美国要把盟友聚在一起应对跨国挑战有时也困难重重,一旦它放弃了领导地位并退守其后花园,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决策者,以及人数众多的公众正呼吁美国这样做。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未来世界霸主:为什么中国取代不了美国?

喜欢 (7)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当中国国防开支超过美国技术上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匿名2016-07-11 0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