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什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更多的是地缘政治问题?

军事 rock 14855℃ 0评论

二、两种结构类型的细化分析

在海洋霸权和大陆均势的分析中,大陆均势指大陆没有被某个国家单独主导。大陆上处于均势的各方,虽然在总体上处于均势状态,不过根据形成均势的来源来看,分为内部发展增强国力形成制衡和采取外部结盟增强力量来形成制衡。⑧那么就国力对比而言,存在大陆上的有关国家在国力上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海洋霸权国的不同情况,可见不同的国力大小对比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探讨。此外,大陆均势是需要海洋霸权介入后才能维持,还是仅凭大陆国家自己就能实现,对海洋霸权国和大陆国家产生的影响有无差别,也应该探讨。⑨这些在已有的关于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的研究中并没有进行系统地探讨。根据上述两种情况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可分为不同的情形,而不同的情形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是有一些差别的。

第一种情形:如果大陆均势在没有海洋霸权国介入并选边站的情况下就能维持,同时各方实力都小于海洋霸权国的前提下,无论大陆国家是否把精力投向海外,海洋霸权国的霸权地位都比较稳固。因为大陆均势中的各方如果彼此内斗而无暇顾及海外,那么海洋霸权国不但在重要的海洋领域而且在其他地区也占据绝对优势。即使大陆均势各方保持最低限度的平衡而把精力投向海外,还是无法与海洋霸权国相比。除非大陆国家联合起来对抗海洋霸权国的主导地位,但这个时候的大陆就不是均势格局了。在大陆均势仅凭大陆国家自身就能维持的时候,海洋霸权国会受到大陆均势中各方的极力拉拢和讨好,以期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再加上海洋霸权国有超群的实力,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不过,海洋霸权国一般都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在政治上采取孤立政策而在经济上则与各方都交往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种情形:当大陆均势在没有海洋霸权国介入并选边站的情况下就能维持,并且各方的国力都大于海洋霸权国的前提下,如果各方把精力都放在大陆上以对抗彼此,而对海洋领域的主导权和大陆地区以外的利益无暇顾及,那么这个时候的海洋霸权国在政治上可以采取不介入大陆的政策,以减少和各方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而在经济上则与各方都保持交往,这样对海洋霸权国的霸权地位就非常有利。同时,若海洋霸权国选边站,就能改变大陆上的力量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洋霸权国是大陆均势中的各方都极力拉拢和讨好的对象,这时的海洋霸权国可利用各方都希望讨好的机会主导(部分)国际事务的进程,成为大陆均势的获利者。不过,如果大陆均势中的各方在大陆上都难以占据优势,而在保持大陆最低限度平衡的情况下,把部分精力投向海外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海洋霸权国的国力与大陆国家相比不占绝对优势,这时海洋霸权国的利益就会受到挑战。

第三种情形:如果大陆均势必须在海洋霸权国介入并选边站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这个时候无论大陆相关国家的国力是大于、小于或等于海洋霸权国,其地位都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因为海洋霸权国介入大陆事务,受其支持的一方自然与之交好,而被遏制的另一方则对其不满并有可能进行反击。当然,如果海洋霸权国的国力大于大陆上被遏制的国家,后者反击产生的影响可能比较小;如果海洋霸权国的国力小于大陆上被遏制的国家,后者反击产生的影响可能比较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陆上失去平衡后,海洋霸权国是如何介入以再次形成大陆均势,这在地理政治学的研究中得到了非常详尽的论述,其中尤以大陆边缘地带学说最著名。作为大陆边缘地带理论的主要代表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认为:“历史上的阵营总是某些边缘地区国家和大不列颠一起对抗另一些边缘地区国家和俄国,或大不列颠同俄国一起对抗一个边缘地区的强国。”⑩这种看法意味着斯皮克曼揭示的权势对抗模式实际有两种:一是海权与陆权的对抗,即海洋国家及边缘地区盟友与心脏地带国家及边缘地区盟友的对抗;二是海洋国家与心脏地带国家联手同边缘地区强国的对抗,这其中究竟哪种模式占上风则取决于边缘地区的权力分布状况。(11)

上面的分析表明,笼统地说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相辅相成不利于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另外,借用已有的相关研究还可以对霸权的类型进行细化,这对理解海洋霸权同样有帮助。有研究认为,霸权国主要是指有能力确保管理国家关系的核心原则、并愿意这样做的国家。(12)为此,可以把霸权国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是力量位于顶端并主导国际系统进程的霸权;第二种类型是力量上不一定处于顶端,但主导国际系统进程的进程霸权;第三种类型是处于力量顶端但并不完全主导国际系统进程的“弱霸权”。(13)这个分类侧重力量分析和主导国际事务进程的能力,虽对大陆均势没有涉及,但海洋霸权能对大陆均势产生影响则可以看做是主导国际事务进程的体现,反之则不能。当然,作为大陆均势中的大陆国家如果反过来能影响海洋霸权的地位,则可以看做是海洋霸权国失去了某些主导权。总之,可以把这三种类型与前面的三种情形综合起来分析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的关系。

英国海洋霸权的历史演变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虽然不少的研究者都认同英国有两个世纪的海洋霸权,(14)不过英国海洋霸权也要分为其国力大于、小于或等于大陆均势各方国力的情况。把国际力量对比和是否主导国际事务的进程综合起来去判定海洋霸权国与大陆均势的关系才更加全面。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760-1830年,英国占欧洲工业产量的2/3,在1860年前后,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的英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生产潜力的40%-45%和欧洲工业生产潜力的55%-60%;1870年之后,英国的工业出现了相对滑坡。(15)虽然英国的皇家海军从1815年到1900年一直都是最强的,但是在1870年前后,由于欧洲大陆不少国家要么完成了政治统一而走上工业革命的快车道,要么实现了政治改革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欧洲大陆有关国家在某些领域甚至强于英国海洋霸权国的情况也逐步增多。当时,英国只在制造业、贸易、金融和海军等有限的领域处于世界首位;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军事开支、军队人数、武器数量等方面居世界第3位,排在俄罗斯和法国之后。(16)19世纪70年代,英国占世界总产值的24%,这一比例与当时的美国不相上下,而德国和俄罗斯紧随其后。综观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历史,作为海洋霸权国的英国,其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时候英国至多是一个协调者,而不是主导者:(17)1815-1853年是英国介入欧洲大陆、与俄罗斯共有欧洲均势的时代;1853-1871年是不需要英国介入、欧洲大陆国家自行维持均势的时代;1871-1914年是英国又逐步介入欧洲、与德国共享欧洲均势的时代。(18)在英国不用介入欧洲大陆就能维持均势的时间段,也是英国国力发展最快的时代,它不但从欧洲大陆均势中获取安全与经济利益,同时还利用欧洲国家内耗之机在世界其他地区大肆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当欧洲大陆的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后,总体国力或接近或赶超了作为海洋霸权的英国,虽然欧洲大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动态均势,但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难以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时,自然就向海外扩张,于是英国作为海洋霸权国的地位就受到了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挑战。只不过英国权衡利弊,采取了妥协的政策,向其中一方让步而集中力量对付另一方,其中最大的妥协就是向崛起的美国和俄罗斯妥协以联手对付崛起中的德国。(19)可是,英国的海洋霸权地位在“二战”后还是终结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更多的是地缘政治问题?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