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日本为何不抵制大陆游客?

文化 alvin 6735℃ 0评论

中国游客赴日购物

最近,围绕大陆人去香港旅游,香港发生了一些反对运动,甚至有的人称大陆游客是“蝗虫”,说“内地游客,香港不欢迎你们”,与此相对,虽然来日本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发生像香港那样的抵制运动,对于来日本旅游的大陆游客,除2010年9月29日,由于刚刚发生了中日船舰在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海域冲突事件,中国游客乘坐的巴士在日本福冈偶遇日本右翼团体,发生过一次围堵事件外,就再也没有听说过排斥中国游客的事情。

日本人对大陆游客,可以说是一边倒地欢迎。他们在各地把在日本早已消失的“春节”的庆典发掘出来,到处张灯结彩,好像是特意用“春节”与中国游客“认亲”;大百货店都在要求员工学中文,有的店对员工们说:不会用中文卖货不要紧,只要能用中文打个招呼,也能表现出我们的“亲切”,他们想着法让中国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许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回来,都在网上诉说在日本受到的感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个中国游客在日本受到“歧视”的倾诉。当然,香港与日本不同,也许宽阔的东海,把游客来日的负面因素遮断,只剩下了正面因素了,不欢迎中国游客的香港人也只是一部分,而且这种情绪的成因也十分复杂,对此我没有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日本人为什么能如此欢迎中国游客,甚至能如此原谅中国游客的“缺点”,我却是有一点心得的。

“客人就是上帝”的彻底性

对于中国人来日本“爆买日本”,拉动日本的消费这一点,我就不想说了,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在说,我只想说一些更深层的体会。

刚到日本来的时候,我在买完东西以后,日本人都要说声“非常感谢”,当时使我大吃一惊,在中国的时候,买东西就是接受服务员的“服务”,要感谢他(她)才成。现在大陆和台湾等地,买完东西有时也会得到一句“谢谢”,但是我相信那都是和日本人学的。

后来我在日本发现一条“铁则”,那就是付钱的人就是“上帝”,收钱的人就是“奴仆”。这个“铁则”甚至在公务员和市民之间也是这样。

日本的政府常常教导他们的公务员:我们不生产任何有交换价值东西,我们是拿纳税人的钱活着的。

因此日本的公务员都十分谦卑,如果你去各级政府办事,只要是按照法律和条例规定应该办的,他们都会竭尽全力给你办成。我经常看见纳税人站在政府大厅里大发雷霆,但是公务员们却都是毕恭毕敬,连声道歉,甚至经常看见有人在街上对着警察破口大骂,警察也是毕恭毕敬。

在商业上,这条“铁则”就被贯彻地更加彻底,付钱的人就是“上帝”,似乎怎样吹毛求疵都有理。中国游客来日本消费,当然日本人也会按照这条“铁则”服务,而且你付的钱越多,你受尊重的级别也就越高。

虔诚的款待是一种美学

日本文化之中,有“款待之心”(もてなしの心)的传统,从语源上来看,“款待之心”,还与“恭谨的礼仪”、“优雅的才艺”等词义相连,是以群体文化为特征的日本“和”之精神的体现,它不强调争夺而是强调分享,不强调独占而强调同乐。

据日本歌舞伎演员松本幸四郎在NHK电视台里介绍,在千年原始深林郁郁葱葱的鹿儿岛的屋久岛,古来就有用刚刚采来的松蘑款待不相识的客人的习惯;在濑户内海的小岛上,对于来岛上参拜观音的人会全岛出来款待;在大分县的山村里,对来看樱花的人不论是谁都飨以盛宴。

这种传统在日本进入商业社会以后,作为一种商业美学保存了下来,商业上的“款待之心”的灵魂,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使对方喜悦,同时对方的喜悦之光返照在款待者的心中,款待者本身也充满了喜悦。它要求款待者对被款待对象的愿望能及时察觉,以提供最完美的款待与服务,它是 “款待之美”的形成、磨练与完成的过程,是一种至高的行为艺术,一举一动,莫不中矩合节,正像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种美学只在被款待者满意的目光中升华,而绝不以回报为前提,是款待者与被款待的对象共同完成一种美的享受。饭店里穿着优美的和服进行跪式服务的服务生深谙“款待之心”的传统;温泉中的绿水红枫凝结着“款待之心”的神髓;厨师刀下如花如画的生鱼片挥洒着“款待之心”音节,这种传统渗透到所有领域特别是商业的领域中,因此从事服务业的日本人基本不会对客人“看人下菜碟”,因为这不符合他们“款待之心”的美学传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日本为何不抵制大陆游客?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