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什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更多的是地缘政治问题?

军事 rock 14861℃ 0评论

根据前文的分析,只有东亚地区的国家依靠自身实现的均势,才最符合海洋霸权国的利益。而大陆均势一旦失去平衡,美国不介入则容易失去大陆市场,一旦介入大陆以恢复均势反而会消耗美国自身的国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东亚有关国家也在尝试抛弃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转而寻求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合作安全新机制,但是目前效果有限。其实不少东亚国家都不愿意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其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玩“大国平衡”战略,与其说是美国利用这些国家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目标服务,还不如说这些国家也在利用美国和中国的对抗来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如果美国坚持遏制中国,其自身也会和历史上的海洋霸权国英国一样加速衰落,毕竟中美两国在核军事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也很深,美国遏制中国发展也就是在遏制美国自身发展。所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难以达到遏制中国的预期效果。中国虽然与部分周边国家存在争端,但是中国与不少周边国家的合作也在不断地深化。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研究如何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中国作为东亚的崛起国,针对美国的围堵战略则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和“一路一带”的建设构想。当然,中国不希望与美国重蹈历史上的霸权国与崛起国走向对抗的覆辙。不过,对于坚信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相辅相成的美国现实主义者来说,霸权国与崛起国的关系似乎始终难以摆脱这个历史的宿命。中国提出了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以实现中美两国“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目标,超越传统的国强必霸和霸权国与崛起国必然走向冲突的宿命。当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有赖于中美两国有识之士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2014-09-03;修订日期:2014-11-12。

文/竭仁贵 原载于《太平洋学报》(京)2015年1期

注释:

①Leopold von Rank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Bobbs-Merrill, 1973; Ludwig Dehio, The Precarious Balance: Four Centuries of the European Power Struggle, A. A. Knopt, 1962;时殷弘:“兰克《论列强》回顾与相关的‘中国含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时殷弘、郝莹:“利奥波德•冯•兰克的国际政治观”,《欧洲》,1998年第4期;吴征字:“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

②论述均势与霸权的相关文献可参阅刘丰、张睿壮:“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辨析”,《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4期,第126-129页。

③Jack S. Levy,”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Paul W. Schroeder’s International System”,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Vol. 16, No. 4, November 1994, pp. 725-726.

④吴征宇:“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第28-29页。

⑤Jack S. Levy,”What Do Great Powers Balance against and When”, in T. V. Paul, James J. Writz, Michael Fortmann, eds., Balance of Power Revisite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40.

⑥时殷弘:“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5期,第2-3页。

⑦Michael Sheehan, The Balance of Power: History and Practice, Routledge, 1996, p. 115.

⑧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es, Addison Wesley, 1979, p. 118.

⑨与本文分类相似但略有差别的观点认为,海洋霸权在大陆处于均势的时候不介入,而大陆失去平衡的时候就介入,介入的方式随着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参见吴征字:“结构理论、地理政治与大战略”,《国际观察》,2007年第5期,第25-27页。

⑩[美]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8页。

(11)吴征宇:“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第79页。

(12)Robert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est View Press, 1989, p. 234.

(13)周丕启:“霸权稳定论:批判与修正”,《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1期,第18页。

(14)George Modalski and William R. Thompson,”Testing Cobweb Models of the Long Cycles”, in George Modelski, ed., Exploring Long Cycles, Lynne Rienner Pub., 1987, p. 87.

(15)[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189页。

(16)Bruce M. Russett,”The Mysterious Case of Vanishing Hegemony; or, is Mark Twain Really Dea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9, No. 2, Spring 1985, pp. 207-239.

(17)Robert Latham,”History,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Some Lessons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 2, 1997, pp. 419-443.

(18)William Wohlforth,”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1, No. 1, Summer 1999, pp. 5-41.

(19)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史学集刊》,2006年第5期,第43页。

(20)[英]伊姆雷•拉卡托斯著,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7-69页。

(21)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0期,第50页。

(22)吴征宇:“海权的影响及其限度——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思想”,《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2期,第105-107页。

(23)吴征宇:“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第27页。

(24)David C. Kang,”Getting Asia Wr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3, 2003, p. 157.

(25)吴征宇:“离岸制衡与选择性干预:对二战后美国大战略的理论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0期,第38-40页。

(26)Ludwig Dehio, Germany and World Poli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W. W. Notion & Co., 1959.

(27)Ludwig Dehio, The Precarious Balance, Chatto & Windus, 1963, pp. 8-9, 230, 264;吴征宇:“兰克VS.德约:均势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第26页。

(28)[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94页;[英]A. J. P.泰勒著,沈苏儒译:《为欧洲的优势地位而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1页。

(29)金重远:“欧洲均势纵横”,《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第加页。

(30)竭仁贵:“解析英国霸权运行机制中的自我侵蚀性”,《国际论坛》,2014年第4期,第65-68页。

(31)其实,亚太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地理概念。本文中,亚太的具体范围应该侧重在东亚地区,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

(32)吴征宇:“地理政治变迁与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第64-65页;Aaron L. 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 and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 W. W. Norton & Company, 2012.

(33)吴征宇:“海权与陆海复合性强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2期,第48页。

(34)Zbigniew Brzezinski,”Balancing the East, Upgrading the West”, Foreign Affairs, Vol. 91, No. 1, 2012, p. 31.

(35)”Speech by Mr. Lee Kuan Yew, Minister Mentor, at US_ASEAN Business Council’s 25th Anniversary Grala Dinner”, http://www.news.gov.sg/public/sgpc/en/media_releases/agencies/pmo/speech/S-20090409-1.html.

(36)Hillacy Clinton,”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November 2011, http://www.Foreign policy.com/articles/2011/10/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 wpisrc=obinsite.

(37)范黎波、郑伟、郑学党:“美日TPP战略与中国的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12期,第54页。

(38)“2020年前60%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南方日报》,2013年6月2日,A2版。

(39)Bronson Percival,”America ‘Returns’ to Asia: The South China Sea”,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Cooperation for Reg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Hanoi, Vietnam, November 3-5, 2011.

(40)Hugh White, The China Choice: Why America Should Share Power, Black Inc Books, 2012, p. 5.

(41)阮宗泽:“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4期。

(42)周方银:“东亚二元格局与地区秩序的未来”,《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6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更多的是地缘政治问题?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