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要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演练中的“烈士”,并非都是无谓的牺牲,不少人的牺牲是崇高的值得提倡的。在攻占1335.9高地的战斗中,坦克五连排长于磊担任502车车长,发现高地上有4辆 “蓝军”坦克和1辆编号为002的装甲指挥车。为了打乱“蓝军”的指挥,他毅然主动前出,向“蓝军”指挥车冲去,一举将其摧毁。但是因为单车靠前,没有地形掩护,被“蓝军”坦克左右夹击,“光荣牺牲”了。怎么看这件事?于磊认为,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一下打掉了“蓝军”指挥车,“蓝军”失去指挥后便只能各自为战,便于我各个歼灭。当时,我也想过,如果能部署好了再打,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是,紧急情况下往往来不及部署,全靠战友之间的默契。事实上,在“蓝军”坦克对我左右夹击时,被我们打掉了两台。
“说的对!”于磊的发言得到大家肯定。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战友创造歼敌机会的行为是英雄行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也是在攻占1335.9高地的战斗中,装步六连四班班长尚铁带领全班冲到了一道土坎后,布置完分两个小组左右迂回上去的战术,说,请大家检查一下武器弹药,然后行动。检查结果,他自己的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了,其他人弹药也不太多了。于是他改变战术,说,一会儿我一个人从正面往上,吸引敌人,你们按原计划迂回。只要你们能上去,我就值了。在战士们到达指定位置后,他从正面冲了上去,“蓝军”的火力冲着他打,他运用熟练的战术动作,左躲右闪,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他倒在了半山腰,而班里的战士攻上去了。
尚班长这样做对不对?有人说对,有人说又对又不对。以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当然对。怎么又对又不对呢?如果他不这样,两路迂回也可能攻击成功。这是一种说法,意思是他不自我牺牲,也可能取得胜利。但这是一种假设,事实是,如果他不吸引火力,敌人就会从容对付两翼,两翼的牺牲就大了。又一种说法是,如果他一冲出去就阵亡了,就起不到吸引敌人火力的作用,就白死了。这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以身堵枪眼的情况不同。的确,他的行动结果是个未知数,但战场上没有什么百分之百把握的事,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不论其起到了多大作用,都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还有人说,没有弹药了,就应该呼唤弹药补充,补充弹药后再进攻,效果也许会更好些。可检讨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实际,攻击战斗正在进行,没有时间给你等待补充弹药。不过,尚铁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主要是没有提前发现弹药不够,请求补充。他说:“一个好兵,应该有好的战斗素养:扣一下扳机,能准确估量出自己弹夹里还剩多少子弹;弹雨袭来,目光一扫,就能马上找到一个土包当掩体。”
“是什么让我丢掉了性命?”
“如果我当时清醒一点”,“如果技术更精一点”,“如果……”在演练中“牺牲”的官兵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如果真是打仗,就没有如果。是这次实战化演练,给了我们‘如果’的机会。感谢实战化演习,感谢朱日和。”
基地的秀才们正想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场演习,好,就用它:“感谢朱日和。”
来源:军事故事会杂志 作者:江永红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朱日和军演细节曝光:红军进展顺利提前总攻 后方却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