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国之道:非白即黑
很多研究俄罗斯的学者都把俄罗斯民族这种左右摇摆的矛盾性格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文化钟摆,俄罗斯总是匆匆忙忙从一端到另一端,总是无暇在中间停留片刻。俄国历史上的渐进式改革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亚历山大一世改革后爆发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革命,解放农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致力于改革农村村社的斯托雷平,均被刺杀身亡。尼古拉二世颁布法律限制君主权力,选举国家杜马并赋予其立法权,但在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后又被红军枪决。以“解冻”改革闻名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1957年经历了“反党集团”事件,差点改任苏联农业部长,1964年被解除一切权力,不得不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实施“公开性、民主化”改革的戈尔巴乔夫,1991年8月被软禁在了黑海之滨福罗斯的度假别墅内,1991年12月被迫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一个庞大的苏联帝国也随之宣布解体。
与此相对照,俄罗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大都付出了血的代价。彼得一世亲手处死了反对改革的阿列克谢王子,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夺去了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俄罗斯独立后,总统叶利钦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矛盾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叶利钦被最高苏维埃解除总统职务后,在强力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围攻议会大厦。1993年10月4日政府军队开始炮打白宫,反对派被击溃,大批叶利钦的反对派人士被捕入狱。俄罗斯双重政权的局面最终以流血的方式宣告结束。
(五)对西方的态度:冰火两重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自由派改革家把国家迅速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快速融入西方文明大家庭、与西方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浪漫主义情绪。美国人萨克斯被任命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顾问,私有化的目标模式选择了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在政治改革领域俄罗斯也对美国的自由、民主顶礼膜拜。1992年初夏,叶利钦访问美国,在一次演说中,直言不讳说:他代表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国家,来到了民主传统悠久的“圣地”[36]。
当改革陷入了困境之时,俄罗斯人又把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等挫折归咎于西方,迅速从对西方的憧憬和膜拜变成了对西方的指责和唾弃。1990年,32%的被调查者把美国看作俄罗斯的榜样[37],1992年,只有11%的被调查者把美国当成是模仿的榜样[38]。
1993年和1995年两次议会选举的结果也表明了俄罗斯人对西方态度的转变。1991年支持激进自由改革的叶利钦高票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胜利标志着俄罗斯亲西方的激进民主派的胜利。1993年12月俄罗斯杜马选举,宣扬激进民族主义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成为最大赢家。1995年12月杜马选举,俄罗斯共产党成为新一届议会的第一大党,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俄罗斯民主选择”联盟甚至没能突破5%的得票大关,俄罗斯民主派领导人盖达尔被关在杜马大门之外。
五 权力崇拜意识及其表现
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16世纪沙皇伊凡四世进行的特辖制改革开启了加强君主权力的进程。18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最终确立了绝对君主专制制度。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俄罗斯都是在以极权主义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中度过的。”[39]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通过全民公决确立的是超级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凌驾于立法、司法和执行权力之上。
叶利钦没有把宪法赋予的全权落实,他与联邦主体领导人签署分权条约,给予选民直接选举地方领导人的权利,但叶利钦辞职时的民意支持率仅为个位数。
(一)只反贵族,不反沙皇的历史传统
俄罗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反沙皇,只反贵族,农民起义领袖往往冒名顶替已故沙皇或太子来号召民众。在俄国人心中,沙皇是上帝的使者,是善良和仁慈的化身。君主如果实行暴政,那只能说明他不是真正的沙皇,民间就曾把彼得一世称为“反基督”,认为真正的沙皇在幼年的时候被掉包了。
17世纪初的伪德米特里一世和伪德米特里二世冒充的是伊凡四世幼年去世的王子德米特里。当伪德米特里一世在波兰大贵族的支持下向莫斯科进军的时候,全俄缙绅会议选举出的沙皇戈都诺夫的军队甚至拒绝与伊凡四世的王子作战,许多城市不战而降。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鲍洛特尼科夫打着德米特里二世的旗号召集军队,挺进莫斯科。农民起义领袖拉辛认为自己是替沙皇来讨伐背叛的大贵族和杜马贵族。农民起义领袖布拉文发布檄文,宣称起义军针对的是那些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贵族大老爷。17世纪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自称为“沙皇彼得三世”,他宣布解放农民,消灭贵族和地主,深得民众的爱戴。
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俄国农民对待沙皇政权的态度。俄国民粹派把农民和农村的公社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为了动员农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政权,他们穿上农民的衣服,模仿农民的语言,学习各种工匠手艺,走乡串镇,以满腔热情鼓动农民起来进行革命。而农民把他们当作“精神失常者”,一些大学生甚至被农民送交警察局,在几个月之内,这些到民间的民粹派就被沙皇政府全部逮捕了。
(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苏联人民把他推上了神坛,把他看作“马克思列宁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卫国战争胜利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巅峰状态,“亲爱的领袖和导师”、“敬爱的慈父”、“有史以来全人类最伟大的领袖”、“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等口号和标语随处可见,对斯大林的歌颂甚至写进了苏联国歌中。牧师杜普科说出了俄罗斯人的心声:斯大林就是我们的上帝[40]。
在俄罗斯,只要存在对秩序的需求,就会产生对斯大林主义的强烈需求。2005年5月初,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以“斯大林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形象”为题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8%的受访者对斯大林给予了肯定的评价[41]。2006年2月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47%的被调查者正面评价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的作用[42]。普京钦定的历史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为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进行了辩护。该书作者认为,“大清洗”的结果是在资源缺乏条件下形成了适应完成现代化任务的新的管理阶层[43]。书中斯大林被称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因为“斯大林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实现了东正教、君主政体以及在所有加入帝国的民族绝对平等的条件下的单一国家体制,保持了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之间的历史传统延续性。”[44]
苏联时期遭到镇压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解体后也出人意料地为斯大林进行辩护。作家季诺维也夫著文称,斯大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索尔仁尼琴把斯大林看成是“永恒的现象”和“最伟大的人”[45]。斯大林对俄罗斯民族了解得非常透彻,他曾经说过:“千百年来在沙皇的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是皇权主义者。俄罗斯人民,尤其是俄罗斯男人已经习惯了,以某个人为首。”[46]斯大林曾亲口告诉他的母亲:“我就像沙皇。”[47]这也许就是俄罗斯人对斯大林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斗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