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台湾构建文化软实力消弭两岸战争风险

文化 rock 10462℃ 0评论

六、「文化保台论」的战略性

其实「文化保台论」的提出,不是要否定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要解除台湾内部「文化戒严」,中华文化即使不等同于台湾文化,也占满台湾文化的大部分,但在本土文化作为政治工具的过程中,已有过度扭曲的现象,成为台湾文化界的另一道紧箍咒,在创作素材上必须刻意避开中华文化元素,却又避无可避的困境。唯有化解台湾文化对其母文化的仇视情结,才能以更宽阔的胸襟去拥抱世界文化及多元文化,这也是呼吁蓝绿和解的蔡英文政府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另外,在两岸关系上, 假设“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有一天走到绝路的时候。“一中”的涵义被解释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 的可能性极高,在这个共识上暂时稳定两岸的交流基础。这个基础尚可抵抗中国日益高张的民族主义,避免如周子瑜事件擦枪走火愈演愈烈的紧张危机,也给两岸政府更充裕的喘息空间,有余裕明智梳理两岸关系,开创两岸和平之道。

国际政治无情,台湾前途虽需依赖凝聚的国民意志,但也无法以膨胀意识化解外在困境。日据时代台湾知识分子如林献堂、蒋渭水等前人,也曾以中华文化作为对抗殖民者的精神武器,以高阶文化的继承人作为捍卫被殖民者的尊严。因此,何不师法前辈,以「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开创者自居,在「一族两制」的架构下进行两岸文化交流,而中国以民族大义侵台的理由也自然不复存在。

因此「文化保台」是一种战略,未来可进一步从全球、区域与国内层面出发,展开全面且完整的论述。文化保台概念,源于新功能主义「扩溢理论」之延伸,扩溢理论主要论述为双边或多边政治实体从基础经济、社会议题开始进行合作,双方或多方产生互信之后,「分枝」到进阶的贸易与金融经济合作,然后再更进一步「扩溢」至安全政治层面的合作。文化保台概念之提出,实为上述扩溢理论之延伸,主要论述为两岸间藉由彼此文化相互交流,建立双方互信之基础,并加强合作关系之深化,在两岸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下,双方的互信与依赖程度也会逐渐提升,并进一步缔造互利共生的和平关系。

当然「文化保台」不是一个停滞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而是融合中华文化,植根台湾本土,连结于过去,创新于当代,前进于未来的发展型文化。因此,除了运用于两岸之间,亦可使台湾文化以更优势之姿,在文化交流层面加入全球文化系统,透过全球国家的共同参与、合作及见证,增加台湾文化在世界的认知度,并建构台湾文化在世界的定位,形成一种独特且无可取代的文化财产,进而与周边东亚国家以及美欧等全球国家,建立文化间相互合作、交流与认同之机制或协议,这个机制与协议便是双边或多边和平的基础。

虽然在两岸分治多年的现实处境下,台湾与中国双方之间有种种明显差异,但基于守护台湾现状的迫切需求,台湾必须寻找一个不同于过往军事、经济、政治等硬实力模式的「保台」主轴。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落实在执行层面,可以展现为文创产业的动能,但从不同的高度,更能看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思想、价值与内涵的反映。文化是精神,是记忆,是根源,它无法速成,勉强不得,因此必然吸纳历史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累积;另一方面,文化是创意,是生活,是美学,它会不断激发新颖的想象与创造,展现活泼的生命力与不同的可能性。因此,从战略层次来思考文化作为台湾软实力的根本,在形塑多数台湾人认同的中华民族架构下推展两岸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跳脱过去文化作为政治工具、扼杀文化生机的代价,另一方面在民族认同的基础站上文化制高点,为保台四部曲开启新的新乐章,化解中国以民族大义为口实侵台的潜在危机。

经过长久的纷争,台湾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政治改革工程,大致已完成泰半。以文化对立做为政治改革工具的功能,也到了重新出发的阶段。当政治目的达成,人心会趋向和解与融合,回归守护台湾的共同初衷,从更宽广的文化面向来深化台湾特色。「文化保台」作为一种战略,是政治体制之异,转向文化交流之同,从更宽广的文化面向来善用台湾的先天宝藏与特殊优势,以文化软实力消弭战争的可能性,亦或是达成保台目标、维系两岸和平的橄榄枝。

作者:吴春城 两岸政策协会理事、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 来源:凤凰大学问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台湾构建文化软实力消弭两岸战争风险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