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革命与象征:毛泽东形象的传播与影响(1937~1949)

文化 sean 20739℃ 0评论

报刊杂志是毛泽东形象图像传播的重要媒介。1947 年 5 月 15 日,《人民日报画刊》创刊,创刊号为《人民日报》周年纪念特刊,载有毛泽东主席等领袖画像。报刊杂志是最易将毛泽东符号传递到民众的传播媒体,尤其是中共领导和影响下创办的报刊杂志,如 1939 年 2 月 22 日的《新中华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头像的木刻画、1946 年第 1 期的《新华文摘》刊登了毛泽东的画像、1949 年第 8 期的《文艺报》刊登了毛泽东侧面像、1949 年第 14 期的《中国青年》刊登毛泽东上半身动作表情像等等,成为传播毛泽东图像的重要载体。

会场设计与布置毛泽东图像,是空间传播毛泽东形象的重要形式。七大会场的主席台中央高悬毛泽东、朱德的巨幅侧面头像,两边各插三面鲜艳的党旗,两边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为了庆祝七大的召开,一些机关和部队专门设计了一些赠送给七大代表的纪念品。如中央党校赠送的是印着毛泽东侧面头像的小本子; 中央出版发行部和新华书店制作了扉页上方印着毛泽东半身像、下方是毛泽东手书“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题词的笔记本; 延安鲁艺文供社赠送的是刻有毛泽东像的纪念章; 还有的单位直接把毛泽东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七大代表。甚至,七大期间代表们配发使用的火柴盒上面都印有毛泽东的头像。

此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大会、集会、座谈会等仪式上都悬挂着毛泽东的画像。如晋冀鲁豫边区铁业职工代表大会会场就悬挂着巨幅的毛泽东、朱德两位领导人的画像。1942 年在盐阜区召开的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七全旅战斗生产工作模范大会”主席台中间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毛泽东画像放在中间位置。1944 年 2 月,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召开的第一届群英大会期间,与会人员合影时举出巨幅毛泽东画像。1944 年,晋冀鲁豫边区召开的文化工作座谈会的会场正中央高悬着毛泽东画像。赣南游击队在赣粤交界的梅岭关与解放军会师时,高举出巨幅毛泽东像。1946 年 3 月 13 日秀水河子战役后,参战部队祝捷大会会场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泽东画像。1948 年 8 月 1 日至 22 日,第六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在会场中央高悬着毛泽东和朱德两位领导人的巨幅画像。沈阳人民庆祝东北解放时就高举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巨幅画像。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2 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瑏瑠、1949 年 4 月 11 日至 18 日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会场、1949 年 7 月 2 日至 29 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会场以及 1949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 3 日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中央都高悬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瑏瑡。解放战争时期,一般重要集会在会场中央都会高悬毛泽东、朱德两位领导人的画像,还有一些重要场合也悬挂毛泽东像,如宣誓、军内民主会议瑏瑢等。这些会场的布置方式成为空间建构传播毛泽东形象的重要载体。

三、毛泽东形象传播的影响

毛泽东形象的传播,促进了民众革命认同。如果没有象征形式的运用,就没有“革命”的出现,因为没有这些象征形式,革命的意义就很难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也不能把“秩序”予以制度化,其结果必然是陷于一片混乱。在政治领袖人物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天才艺术家,借着各种演说、文告、标语和策略,运用各种既有的符号,或是另创新的符号瑏瑤,促进了革命理念的传播。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才能逐渐得到全党的普遍认同,毛泽东形象也逐渐发展成为全党形象的集中表现,很多时候人们将毛泽东形象代替了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毛泽东成为了中共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符号,它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理论原则的代名词。”毛泽东,从一个人的名字演变为现代中国社会的超级政治符号,早已不是今天的事情了。自从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以后,到中共‘七大’,‘毛泽东’在人们的心目中实际上成为一个时代或一种社会政治体系的象征。”这种情况可以从根据地民众对毛泽东图像的情感反应中得到证实:

“晋东南长治县,二十多万农民,都得到了土地,都翻了身。二十多万张口,一齐喊着: ‘全靠毛主席! ’团山副村长王子新,四十多岁,长年敬神求佛,求好日子,求了几十年,日子越过越穷,最后连住的房屋,也被恶霸敲诈去了。今年实行了减租减息,才翻了身,他懂得了一个道理: 只有毛主席,共产党才能叫穷人翻身。从此他家墙上挂起一幅毛主席像,上面还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每逢过节,王子新就向毛主席致敬,他说: ‘敬神敬了几十年,现在才算敬对了。’韩店一带群众娶媳妇时,一定要挂毛主席像,一张像常常有几家争着借,这一村送像的人还走在路上,另一村来的又忙接走了。人民为啥这样热爱毛主席呢? 韩店农民李喜成很正经的说: ‘我几十岁了,没有老婆,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我才有地种,有房屋住,今天能娶到媳妇! ’小河村的老百姓翻了身,没见过毛主席像,大家都觉得好像有些美中不足。七一那天,村干部从城里买来了一张毛主席的相片,在村公所挂起来,一下就传开了,全村男女老少都挤来看,有的立正敬礼,有的拍手欢呼,有的跪在地上磕起头来。”现代民族主义运动把许多局部地区居民的忠诚聚集到更大范围社会的象征周围。人们对于毛泽东图像的崇敬是其他符号操控和政治宣传难以达到的,即便是入党参军也跟“毛泽东”这个象征形象直接相关。韩丁曾指出,张庄的新党员入党动机主要是“受到了全党的领袖毛泽东( 他们把毛泽东看成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更加崇拜的威望的影响。他们想入党是因为敬仰毛泽东,信任他的领导。如果他们取得了胜利,他们就归功于毛主席。虽然是他们自己建立了农会,组织了民兵,剥夺了地主,可他们还是说: 毛主席给了我们土地。他们在遇到挫折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也要提到毛主席”,“无论如何,谁都信任毛主席———他的名字就是革命的同义语———负责着政府的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务。这乃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责任。”毛泽东的政治象征的形成,固然与毛泽东个人的成就、人格魅力 、全能政治等有关,但也与其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民间化密切相关。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符号建构远比行动更有效。用符号操纵大众以达成重大目标,不失为一条捷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革命与象征:毛泽东形象的传播与影响(1937~1949)

喜欢 (5)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