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战列舰复活指日可待?

军事 rock 10422℃ 0评论

如果每次4枚导弹齐射中包括1枚携带核弹头的反舰导弹(最后发射),那么使航母失去战斗力(或击沉)概率提高到0.7–0.8,而击沉概率提高到0.5–0.7。也就是说,预期作战效能将显著提高。携带核弹头的反舰导弹在齐射最后逐枚发射,其爆炸不会干扰空中的其他导弹。这种导弹被命中或落入水中,即使距离目标较远(1-1.5海里),也会导致目标失去战斗力甚至予以击沉。主要的防空导弹射程相对较小,特别是P-6导弹末段低空(300-400米)飞行时即使被击落,其核战斗部爆炸也有可能给舰艇编队造成一定的损失。苏联另一种主力远程反舰导弹——P-35也是如此。

当时美国海军的核反舰武器是自由落体炸弹,可用“天空勇士”、“民团团员”和“入侵者”重型舰载攻击机投掷。根据当时的舰载机作战使用战术,用携带导弹和自由落体炸弹的轻型攻击机预先打击,瘫痪敌人编队的防空系统,使护航战舰失去战斗力,然后高空水平飞行或上仰用核弹对队形中的核心战舰实施打击。舰载航空兵打击编队共有飞机20-40架,其中核武器载机数量从2-3架至5-6架,这取决于敌人队形,首先是核心战舰的数量。这种战术能有效地使用核武器,因为在苏联海军舰艇编队能拥有3-4到7-8个射程为15-22公里的防空导弹系统通道的情况下,20-40架舰载机的打击一方面能削弱对空防御,另一方面,能在被击落概率可接受的情况下实施核打击并大幅度提高完成歼灭苏联海军编队的任务的概率。

这样,当时以下主要因素决定了对敌人水面舰艇编队使用核武器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

•能够远距离摧毁反舰导弹和突击飞机的防空导弹系统通道数量少,其对低空和超近距的超音速目标的射击效能低。

•高炮对距离超过3-4公里的高空超音速目标及亚音速目标的射击效能低。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规模齐射(导弹数量少)也能突破对空防御并接近打击目标。

•无线电电子战装备效能低。

•因为到达任务执行线的概率相对较高,将少量几架核武器载机列入小型打击编队之中。

结果核武器载机中的每一架突破对空防御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预先决定了在海战中对敌人水面舰艇编队使用核武器是合理的。此外,50年代末至60年代认为,在苏联及华约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潜在战争爆发后,在最短时间内改用核武器是不可避免的。

海战使用核武器概率小

但是在战争开始后改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从80年代末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因为这有造成全球灾难的危险。当时开始认为,战争将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开始被视为“最后的武器”。从军事政治的角度看,在海战中大规模使用核武器可能性非常小。

此外,随着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和电子战装备的完善,决定对水面战舰使用核武器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不再起作用。

首先,反舰导弹有效射程大幅度增加:从60年代初的15-30公里提高到目前的100-150公里。防空导弹系统可击落目标的极限速度提高了,达到700-900米/秒。甚至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杀伤范围下限已达到5-15米。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到5-15秒钟。所以这些都使舰载防空系统的有效射程比以前更远。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战列舰复活指日可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