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英“战后局势控制”理论与实践

军事 sean 11876℃ 0评论

五、实践效果

结合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后局势控制的实践,参与和干预战后局势控制的成份包括美、英国家政府、东道国政府和安全部队,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机构、非政府组织机构,私营保安公司和各类企业等,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战后初期,美、英政府和军队是控制局势的主要力量,除动用自身可以调配的资源外,还力求将其他资源整合,为其根本目的服务。

建立新政权之后,美、英政府和军队努力扶植新政权,并协助其建立安全部队,将其一并纳入自身控制之下。待“时机”成熟后,美、英军队通过像新政权移交权力,逐步完成战后局势控制的使命。由于不同的战争性质和结果,战后局势会有很大不同,控制的方式和难度也有较大区别,效果也大不相同。

海湾战争后,受到侵略的科威特在多国部队的帮助下驱逐了伊拉克人,恢复了国家主权,举国同庆,没有产生较大的乱局。多国部队和科威特政府对战后局势的控制主要是迅速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改进基础设施和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科索沃战争后,南斯拉夫被完全肢解。虽然民族矛盾十分凸显,但受传统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自治倾向成为主流。除科索沃阿族和塞族冲突表现得最为激烈之外,其他包括久经战火的克罗地亚和波黑等获得自治的国家总体上相安无事。因此,美国领导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后控制的重点集中在科索沃。在强大的北约维和部队(IFOR ,KFOR)的武装干预下,阿族和塞族之间的冲突得到了扼制,阿祖政权也随之建立起来。北约在科索沃战后前期的行动样式主要是以反暴乱为主,后期主要是以稳定和治理为主。

在科威特和科索沃的战后局势控制上相对比较“轻松”,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之后的局势控制使美、英等西方国家遇到了真正的挑战。因为伊拉克或阿富汗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背负着入侵者的罪名,也不像科索沃那样已经从南联盟中被切分出来。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人把美国人当作解放者那样来欢迎。如今,美、英军更像是异教占领者、施虐者和随意杀人者,遭到了较顽强的抵制。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接续已近10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作战期间死亡约150人,而在控制战后局势的过程中则已付出了5000多人的代价,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美、英在这两个国家采取的控制措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其期望在穆斯林世界中建立民主和亲西方的规范的目标,还远未实现。

六、结论

战后局势控制十分复杂,其难度与战争的合法性、战区政治文化基础、战区内外民众和舆论支持等密切相关。

战后局势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治目标(国家军事战略终局状态)。如基辛格所言,有限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不能单纯用军事方法解决问题,必须奖政治目的与军事目标协调起来,建立一套明确政治目的于军事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战后局势控制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种力量,其中武装力量在乱局中起重要的稳定作用。

美英战后局势控制的军事活动多种多样,一般是稳定、进攻和防御这三种基本类型的不同形式和混合搭配和变种,其样式按功能和对抗的激烈程度,除攻防作战外,还可包括反暴乱行动、反恐怖行动,稳定行动,安全(保安)行动,军民合作行动、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民事支援、公共事务等。

从美、英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看,其战后局势控制的基本特点,一是政治目标明确,二是注重环境分析,三是统筹联合力量,四是充分利用当地矛盾,五是高压与怀柔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文/张奕 董鸿宾 来源:中国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英“战后局势控制”理论与实践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