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从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视角看中国近代史与思潮

经济 rock 21168℃ 0评论

(三)国家主导

后发国家始于重工业的现代化面临一个可否持续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后发国家工业化的第三个特点:国家起着关键的作用。

1、日本与印度的经验

英、法等先发国家如国的工业化是市场主导的。但这也不是像自由派经济学家讲的,政府越小越好,政府也是参与经济活动的。越后发,政府的参与力度越大。比如,德、日。德、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就很明显。

比如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走上了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很快就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日本工业化的资金,最开始也主要来源于农民,提高农民的税收,也就加重了农民负担。有人统计过,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这些年,日本的农民起义一共有130多次。因而,日本也不能完全依靠搜刮农民来完成工业化。所以,日本从1874年开始入侵琉球,1884年又开始进攻台湾。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日本又从中国搞走了两块版图——台湾和朝鲜(朝鲜当时是中国的属国)。日本把它们当作“次国土”来经营,对台湾的开发力度就比较高。然后敲诈了2.3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3倍,相当于当时日本财政收入的8倍。有了这笔白银后,日本的现代化资金到位了,大量投资军事工业。没有这两场战争,不会有日本的崛起,不会有日本的“脱亚入欧”。

甲午海战

这两次冒险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反而也是正面的。甲午战争后,中国本来应该掀起反日情绪高涨,但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的愤怒情绪过去之后,紧接着就是向日本学习:小日本是怎么把中国打败的呢?因为日本是向西方学习的。那我们要学习日本成功的经验。从1896年到1915年,尤其是戊戌变法之后的十年,中国掀起了学习日本的狂潮。

再看一下印度的情况。印度建国后,重要的战略部门都是国营的,国营的成分很高,国营之外的还有私营部门,在农村建立的合作部,即三种经济形式并存。1948年,《工业政策决议》将印度工业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军工、原子能、铁路,国营的。第二类,煤炭、钢铁、飞机、造船,主要是国营的。这两类产业中原有的私营部门仍然保留,与原来的私营业主妥协,但新增的一律国有第三类,国家计划管制的工业,像汽车业、拖拉机、机床、重化能源工业。三类之外,轻纺工业、小工业,可以私营,但有很严格的审批制度。当然这个布局后来也出了很多问题。农村的农业、小手工业,建议走合作化组织道路。这条路根本没有走通。这种经济形态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中期。印度也是国家主导的发展战略,也出现与中国类似的问题,难以持续、经济失调。

2、为什么从新民主主义跨越到社会主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与印度有相似之处。中国原来的设想是走一段新民主主义道路,再进入社会主义。原来预期这个过程大概会有10年到15年。但为什么后来这么短,1953年就结束了?1950-195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中国急剧的地转向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有几条原因。

首先是新富农起来了,农村贫富分化开始。1950-1951年党内有一个辩论,即土改后的重新分化论。共产党最怕的就是分化。在今天,在最怕分化的共产党的治下,三十年来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了最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这也是一个奇迹;而且,中国人大体还是接受了这样的现实,虽然部分左翼非常不满。

第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集中土地集中起来,加大对农业剩余的提取,推动工业化。土改以后,把地主的七亿亩土地分给农民,同时也把附着在土地上的地租也分给了农民。农民的生活是得到了改善。所谓“改善”,就是以前以杂粮为主的、半饥饿的状态,变成了现在稍微吃饱了一点,半个月或一个月可以多吃一次白馍。这多了的“白馍”,就是一部分原来的地主地租。

原来地主收取地租,自己消耗一部分,另一部分就作为商品粮提供给城市。现在把地分掉,就是把地租分掉,也是把商品粮分掉了。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城里人的商品粮就锐减。当时城市需要多少粮食?大概700亿斤。当时城里粮食主要通过农业税来征收的。把土地分给农民了,农业税就是比较重一点,农民也就接受了。当时大约在12%—15%之间,虽然已经很高了,还是比普遍地交给地主的地租要低。

农业税当时主要征实物——粮食。全国86%的土地是种粮食的,农业的主要产出是粮食。即使是1956年粮食生产较高的水平,粮食总产量超过了3000亿斤,但是面对城市700亿斤的需求,粮食税缺口还差300亿斤。有几种方法:第一种,去农村抢。这一方式列宁采纳过,在前苏联以战时共产主义的方式实施过;这个在中国行不通。第二种是用钱买。但是当时就是以农业为主体,没有钱收购。为了保证城市的粮、油、棉等的基本供给,就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农业税之外,进行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是一种隐蔽地将农业剩余向城市、向工业输送的渠道。这就是要搞农业合作化的很重要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视角看中国近代史与思潮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