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技术制胜:美国军事战略思维的“标识符”

军事 sean 8403℃ 0评论

(三)美国战略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紧密联系。

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许多哲学家和战略学家又都是科学家。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elsSanders Peirce)在数理逻辑和物理方面造诣颇高;进化论哲学家阿萨·格雷(Asa Grag),则是著名的植物学家;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莫顿A.卡普兰(MA.Kapaln),既是国际问题专家,也是著名的系统论专家;至于美国的核战略专家,则大多是核物理专家。自然科学与哲学结合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希望通过理性的力量实现人生目标的企求;自然科学与战略学结合的动力,来自于希望通过高科技的力量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企求。美国战略决策人,把战略求胜的希望寄托在了高科技身上。

(四)美国文化对“战争高伤亡”的极度敏感。

无论是在武器装备的推陈出新抑或作战理论的发展探索中,美军都比较多地顾及到“如何减少伤亡”的问题。《美国陆军史》曾写“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0%的伤亡率就难以接受”。事实上,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这主要归因于根植人文主义传统的美国文化,其突出特征就是对生命的极度重视。人文主义作为西方哲学中对美国军事思想影响较大的思潮之一,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确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基本内涵是要求尊重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和价值,包括生命价值。这种哲学和生命思潮在当时代表进步的力量,而后发展成为带有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观念。它较少顾及国家的整体价值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权利和义务,而是较多地强调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的自由与权力。反映在战争领域,表现出一种对人的生存权力和生命状态的格外关注和极端追求。

三、从“技术决胜”到“技术预警”

美国的武器装备自内战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如内战时的自动步枪、水雷、装甲战舰,一战时期的坦克和飞机,后来的航空母舰、原子弹、战略轰战机、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中子弹、航天飞机、隐形飞机……可以说,美国凭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始终保持武器装备的优势,从而取得对敌人的火力优势,并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由于美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每次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几乎都远逊于敌方。而之所以能保持这种武器装备优势,正是受军事战略思维“之技术制胜”思想的影响,建立起了良好“的军事技术预警”机制。

“技术突袭”和“技术预警”是美军提出的两个相关概念。“技术突袭”是指以独有的技术成果或压倒性优势突袭对手,“技术预警”则是指对潜在对手可能形成“的技术突袭”发出警报。受美国军事战略思维之“技术决胜”思想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就一直高度重“视技术预警”工作。在美国国防情报局的直接倡导和支持下,美国科学院下属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5月发布的《在全球技术进步时代避免技术突袭》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是一个谈及“技术预警”的典型文件。《报告》不仅针对防务技术全球化、商业化趋势的大背景,列出了未来可能威胁美国军事优势的重点技术领域。而且确立了三条技术评估的基本原则:一是与美国国防部顶层战略的基本方向保持一致,按照《2020联合构想》的基本点来决定技术领域的选择,以确保所选技术与美军未来的作战能力密切相关。二是保持对“焦点”技术的充分关注,使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三是能适应长期使用的需求,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客观反映科技的前沿发展。正是这种良好的“技术预警”机制,保证了美国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对其武器装备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石海明 来源:心读天下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技术制胜:美国军事战略思维的“标识符”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