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东亚安全陷困境台湾战略须审慎

军事 alvin 10720℃ 0评论

中日钓岛争端台湾宜谋定后动

中日钓岛冲突风险升高,不仅涉及台湾的国安问题,也牵动两岸关系与台湾内部敏感的政治神经。“和平”既是台湾生存发展的基础,就要密切关注中日冲突的后续效应,并拟妥各种因应方案。

钓鱼台问题牵扯台日与台美关系,对两岸关系又牵一发动全局,因而台湾官方立场被迫保持低调。台湾寻求与大陆合作捍卫钓岛主权,在华府眼中就是 两岸联手对抗美国,对马政府必然是不可承受之重。当下台湾朝野互信严重不足,两岸合作维护领土主权,自然不会是马总统的战略选择。更何况,台日传统友谊深 厚,美国有意无意的示警,台湾与大陆合作保钓的可能性甚低。

面对中日冲突,马英九总统目前除了重申中华民国拥有钓岛主权外,就只提出五点“东海和平倡议”,呼吁争端各方自我控制,避免升高对立;搁置争 议,不放弃对话沟通;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寻求共识,研拟东海行为准则;建立机制,合作开发东海资源。2012年9月马总统赴彭佳屿视察,次 年元月再饬令海巡署派舰护航台湾保钓船“全家福”号前往钓岛海域,为的是展现捍卫领土主权与渔权的决心。

只不过,马总统的理念和认识,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却忽略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他多次宣示中华民国对钓鱼台的主权,强调中华民族固有领土“一寸 都不能让”,随后又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可谓做足了姿态,可惜未获国际重视与回应。马总统呼吁和平解决争端,或许想塑造台湾是“区域和平维护者”的形象,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拟定东海行为准则”等倡议也确为解决主权争端的好办法,但未必符合政治现实。以2013年4月的《台日渔业协议》为例,日本就是在 坚持钓鱼台“是日本国有领土,在历史与国际法上毫无争议”的前提下完成签订。

马政府为争取渔权而疏于顾主权的作法,显然违背其过去强调“保钓运动首要原则是坚持主权,不能只谈渔权”(1996年9月)、“日本窃占钓鱼 台,使用‘窃’字毫不冤枉”(2005年10月)、“为了保钓,与日本不惜一战”及“对日交涉不能强硬,将永远被人耍”(台北市长任内批评陈水扁软弱)的 言论,显见他主政后的理念必须屈就现实。

马政府拒绝和北京合作的主要着眼点,不止是对美日表态,主要还是看不出两岸联手保钓的现实利益。毋庸置疑,钓鱼台是创造两岸合作维护祖产的机 遇,也能藉此启动两岸踏出建构军事互信的第一步,更有助于提升两岸民族情感与认同。近期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倡议两岸可在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框 架内设立“钓岛事务办事处”,未尝不能视为两岸合作保钓的开端。

两岸共同应对南海九段线争议

诡谲多变的南海安全情势,以使台湾难再置身事外。中美各以不同方式表态,期望过台湾在南海争端中应有积极作为。华府多次藉台美二轨对话,敦促 台湾改善太平岛的通讯与救援设施,配合美方的南海战略。曾任美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的贝德(Jeffrey Bader),就为文建议华府迫使台湾澄清九段线的意涵,目的图使北京接受国际海洋法公约规范。贝德的说法虽非官方立场,却呈现出华府政客藉台湾牵制大陆 的想法。

南海九段线已成为两岸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九段线是国民政府1947年所公布,是两岸共同资产,面对南海冲突升温,台湾需要趁势与大陆协商和对 话,寻求建立南海问题的共识,共同捍卫疆土。刻意回避南海争端,不仅会加剧台湾自身被边缘化的危机,亦会在竞争南海资源方面自失立场。台湾如果在南海问题 上,既无实力又无集体力量为后盾,迟早将彻底被边缘化。为此,马政府应化被动为主动并释出讯息,尝试把南海安全与合作开发资源纳入两岸协商议题,同时积极 与美国及东协国家交涉,呼吁国际社会和平解决争端的同时,顺势提出共同开发太平岛周边海域资源方案,提升台湾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

台湾国史馆9月1日的“南疆史料特展”,一幅内政部1947年绘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印证了中华民国在U型线内岛屿的主权,它也是两岸共享南 海主权所确立的历史与法理基础。马总统致词时除了重申“东海和平倡议”可以解决南海争端外,还特别强调,未来争端各方进行任何有关南海协商谈判时,“中华 民国都不能缺席”。关键在于,马政府只有口惠,缺少参与及确保南海安全议题的具体作为。南海疆域是中华民族的资产,两岸既然能各自对外呼吁“搁置争议,共 同开发”,彼此何以不能暂时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寻求既能维护中华固有疆域,又能确保南海区域安全的办法?

总 结

2014堪称中国外交大放异彩的一年。习近平倡议的亚洲安全观,核心立于“亚洲事务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的基础,期望亚洲国家合作创造“共 建、共享、共赢”的安全途径。北京强调普遍性、平等性与包容性的安全观,试图藉建构的新亚太安全体系,突破美日形成的围堵圈,隐现了与美国争取亚太主导权 的走势。不过,中国对日本采取“擦枪但不走火”的策略,北京对外宣称“不会为南海争端对邻国宣战”,亦属冷静而主动掌握大局的作为。

相较之下,2014是美国外交失利年。华府面对中东伊斯兰国的势力扩张、叙利亚化武、伊朗与北韩核武、以巴冲突、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凸显了美 国影响力已逐渐式微。现阶段美国并不乐见中日为钓岛主权宣战,但美国希望日本扮演亚太再平衡战略棋子的用心,短期内不会改变。中美间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模 式,亦将持续下去。

就台湾而言,外交处境虽然艰难,但不曾放弃对中华民族固有疆域的主权,只是基于美日的压力、南海争端各方不接受台湾为对话伙伴、蓝绿政党对立 等现实因素,马政府迫于无奈必须声明“不与大陆合作”的立场。这样的战略思维,恐冒任由美日强权摆布而陷入火线的风险。思考与大陆协商共同保护祖产,才是 破解被边缘化的必要途径。

作者:吴东野(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东亚安全陷困境台湾战略须审慎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