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亚洲潜艇竞赛最大赢家是谁?

军事 sean 10057℃ 0评论

“无人之地”:竞赛的涟漪效应

过去15年间,亚洲国家外购常规潜艇的数量已接近50艘,这还不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自行建造的部分。缅甸、泰国乃至斯里兰卡采购潜艇的进程,也已进入谈判阶段,短期内可见分晓。方兴未艾的水下军备竞赛,在提升了亚洲海上力量的平均实力之外,也造成了微妙的涟漪效应,可能影响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安全。

首先,尽管潜艇在遂行破交战和封锁任务时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平台,但几乎无法用于和平时期的海上活动。这意味着各国在考察其他国家采购潜艇的动机、并部署本国的水下舰队时,带有极强的对抗性倾向。在出现冲突的风险时,为避免对手先发制人、动用潜艇攻击本方的水面舰艇或封锁主要港口,相关国家极有可能展开预防性攻击,以瘫痪对手的反制能力。这意味着各国爆发海上热战的几率比过去有了大幅上升,对缓解敌意、维持地区稳定显然有害无益。

其次,潜艇数量的增加不仅会引发对等式军备竞赛,而且将刺激各国竞相采购反潜装备、飞机和轻型护卫舰,进一步导致对立交替升级。2009年,印度海军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21亿美元的合同,购入8架P-8“海神”巡逻机,部署在阿拉科纳姆的拉贾利基地,显然是为了应对中国潜艇进入孟加拉湾的活动。而在巴基斯坦洽购S-20型潜艇的消息传出后,印度军方表示将追加购买16架P-8,以在阿拉伯海建立反潜监控网。

已经拥有73架P-3C反潜巡逻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则准备将其悉数替换为单价1.4亿美元的川崎P-1。就连财力相对吃紧的台湾海军,也在2012年购买了12架二手P-3C,并计划利用此次采购“佩里”级旧舰的机会,获得8具多余的SQR-19拖曳线列阵声呐,用于“成功”级护卫舰的现代化改装。

争相寻求绝对安全的努力不仅抬高了总体安全成本,而且令大量财政资源被消耗在非生产性领域,造成严重的负担。一旦出现新的经济波动,各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将比过去更为弱化。

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采购的潜艇密集部署在印度洋—亚洲—太平洋的战略性航路周边,任何两个国家爆发小规模冲突都有可能造成国际能源和商品贸易通道的中断,从而对亚洲和世界经济造成恶性冲击。

“如果每个亚洲国家或地区都在自己的近海建立起层层叠叠的反介入防御圈,部署潜艇和岸基反舰导弹,最终只能造成潜在的‘无人之地’。”吉原恒淑指出,“由于各国设置的反介入圈覆盖的范围是如此之大,任何船只在亚洲海域、尤其是靠近大陆架的海域航行都将变成极其危险的事,这对和平时期的经济活动势必构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文/刘怡 原载于《凤凰周刊》2015年第25期总第554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亚洲潜艇竞赛最大赢家是谁?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