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日媒:中美海军力量不会出现根本逆转

军事 sean 11581℃ 0评论

zghjshm

【导读】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海军的作战力量将超出美国海军”,日美两国的部分对华强硬派认为中国试图掌握太平洋海上霸权。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采取的不同海军战略进行分析,判断中美两国海军的实力不会出现逆转。认为,中国海军虽然从沿岸型海军发展为远洋型海军,但美国将回归夺取制海权思想,增强舰队作战力量,而中国海军并不打算控制全球海洋,其舰队建设步伐将放缓。

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动摇美国海军的优势地位?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都非常关注。但是,中国海军无意超出美国海军的作战力量,今后将放慢舰队建设的步伐。本文将参照过去和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海军战略,分析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

中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引人注目。中国海军曾经是以小型舰艇为主的沿岸型海军,但现在已经发展成拥有大量大型舰船的远洋型海军,并且其航母机动部队也即将实现实战化部署。除此之外,中国海军正在建造2艘真正的航母和6艘属舰,“辽宁”号航母也正在推动舰载航空部队形成战斗力。

为此,有人推测认为美国海军实力的优势地位将会动摇,担忧中国的海军力量会超越美国。这种担忧也与“中国威胁论”相互结合,日美两国的部分对华强硬派人士甚至认为中国试图掌握在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中国海军实力是否会超越美国海军?

答案是否定的。通过美中两国的海军战略及演变情况就可对此进行说明。第一,美国今后将回归夺取制海权思想。通过从过去的科贝特海权理论回归到马汉战略,美国海军的舰队作战力量将得到增强。第二,中国的舰队建设步伐将放缓。这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提尔皮茨理论。第三,中国并不打算控制全球的海洋。在控制海洋方面,提尔皮茨型理论的环境不会发生变化,因而中国不会建设超越美国的舰队。

中国海军曾经并未引起世人关注。确切地说,日美两国过去并不关注解放军海军或者说是人民海军。

从新中国成立到近些年前,中国海军并没有存在感。当时的中国海军只是以沿岸防御和收复台湾为目的而建设的海军。今天的中国海军却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抗中国海军力量的快速发展对日美来说成为应优先考虑的课题,或者也可以说这本来就是“中国问题”。

中国问题是安全保障问题。日美与中国在经济上是同盟关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对立,出现问题的只是安全保障方面。安全保障问题也归结于中国的海军力量问题。

对日美来说,中国军队其他军种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的陆军、空军、火箭军和武警对日美来说都不会构成威胁,这些军种作战力量的影响距离、作战力量的规模及发展情况等均不会引起日美的警惕,因而不会被当作重大问题。

但是,中国海军并非如此。中国海军的活动区域已经达到了日美军事力量的行动范围,即事实上的控制范围内。中国海军的舰队也非常强大,并且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壮大。

因此,中国海军对日美安全保障来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其快速发展是全世界都应关注的问题。

担心美国海军失去优势

以上是中国海军引人关注的原因。中国海军的作战力量规模、用兵及从舰艇等装备到未来技术都成为关注的对象。关注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中国海军的作战力量是否会超越美国海军,美国是否会失去对海洋的控制?人们都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外界普遍对中国海军作战力量规模的兴趣尤为突出,人们关注中国海军在数量上是否会超过美国海军。对用兵和装备、技术的关注最终可归结为对中国海军“质”方面的关注,并与“量”方面的要素相结合,用以判断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优劣。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海军并不显眼。即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已经开始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实力,这种情况也未发生变化,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海军并非是能与美国海军舰队对等作战的力量。因此,各国对中国海军并没有太在意。虽然当时中国海军“现代”级和“基洛”级、051B/C型、052型、053H3型等新一代舰艇相继出现,但其给人的印象都是无法与美舰相提并论。

变化始于200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可凭借新型舰艇与美国海军舰队对抗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这也成为中国海军引起关注的契机。

具体说来,就是被称为“中华神盾”的052C型驱逐舰服役。一般认为,从与美国海军“宙斯盾”舰相似的外观来看,该型舰具备与美舰相同的功能。由于该型舰的服役,给人的印象是“结束了美垄断‘宙斯盾’系统的时代”“中国舰艇可与美军舰艇不相上下地作战”。

为此,出现了“美国海军舰队将失去优势”的可能性。这尤其刺激了日美两国的危机感,对中国海军开始格外关注。

进入2010年代后,中国海军开始大量配备052C/D型和054A型驱逐舰,美国海军在“质”方面的优势也变得相对化。最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在2012年服役,中国拥有了由正规航母和强大防空舰构成的航母机动部队,这一事实破坏了美国海军的优势地位。

美国海军在造舰竞赛中处于劣势

这种状况在进一步发展,中国正在持续稳步积累作战力量,建造2艘国产航母,据说除此之外还将配备多艘航母。此外,中国海军也在推进配备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中华神盾”、055型驱逐舰,首舰即将服役,第2艘到第6艘舰正在建造。

形势上给人的印象也是中国占优势地位。在南海的海洋控制方面看起来是中国独自获胜,并且有人指出美国将向后方回撤防线。

在美国也出现了“美国海军已经处在劣势”的判断。《纽约时报》2018年8月29日报道称,在军舰数量方面,中国海军是317艘,美国海军是283艘,美国在舰队实力对比中处于劣势。

如果进行详细核查,其实还是美方占据优势,中方的数字中包含老式舰船和小型船艇。

如果仅通过正面作战力量进行比较,则中方为106艘,美方为169艘,情况出现了逆转。具体对比是:航母方面,中国1艘对美国11艘;水面舰船方面,中国59艘对美国106艘;除战略核潜艇之外的作战潜艇方面,中国46艘对美国52艘;水面舰船中相当于“宙斯盾”舰方面,中国17艘对美国88艘;潜艇中的攻击型核潜艇方面,中国6艘对美国52艘。此外,在巡逻机、舰载直升机和航母舰载机方面,同样也是美方占据优势。

但是,这种形势今后将会出现变化。中国的106艘舰艇大体都是近20年新建的舰艇,美国海军舰艇中包括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舰艇,二者无法进行比较。如果以2010年以后服役的舰艇数量进行比较,则是中国48艘对美国37艘。

因此,有判断认为“中国超过美国”“在造舰竞赛中美国海军处于劣势”。

表1.中美海军9年内服役舰艇数量情况表(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微信图片_20191023180318

注:中国056型未统计在内。

海军战略的四大分类

“战略”一词会让人产生诸多误解。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战略”指的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战胜对手的对策,但实际上“战略”并非是那么高端的概念。

粗略地讲,“战略”只是“方针”的含义,表示“达成目标的手段”。

“战略”有“使战争于己有利”的意味,但并不限定于战胜对手的对策。“战略”也并非是战术上的高级概念。“战”字会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经营战略”等反到是正确的用法。

“海军战略”也同样如此,其含义只是如何利用海洋,或者说是如何运用海军和如何建设海军。也就是说,海军战略并不限于是超出敌海军实力的计划,将“海军战略”理解为“完全战胜敌海军的对策”是错误的。

当然,海军战略也可以包括在海洋战胜敌人的战略,如果将目标定在这方面,也可以这样理解。战略决定了达成目标的方向性和路线。

但是,目前美国和中国均未采取这样的海军战略。美国的海军战略并非是以完胜中国海军为目的,中国的海军战略也并非是计划超过美国海军。

师小芹提出的四种类型

那么,美国和中国究竟采取什么海军战略?

如果用目标来表示,美国的海军战略是灵活运用制海权,中国的海军战略是建成“存在舰队”(通过牵制确保制海权)。

以上是从浙江大学师小芹研究员所著的《海权战略思想寻迹》(刊登于《史学月刊》2018年第2期)一文中得出的推论。师小芹从国家和国际环境、政治经济上的要求等观点,简要说明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海军战略,提出了海军战略的类型,分析了各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

《海权战略思想寻迹》首先提出了目前各国海军战略的类型。从政治经济上的要求等方面来看,各国的海军战略均包含在下表中的4种类型之中。

表2.海军战略类型

微信图片_20191023180325

注:根据师小芹所著的《海权战略思想寻迹》(2018)制表,顺序有所调整。

从《海权战略思想寻迹》中也能看出各国确定海军战略的主要因素,海军战略由海军力量的发展阶段和与假想敌的作战力量差距来决定。

师小芹提出的观点如下文所示。笔者在梳理内容时,按照海军力量或者海军规模的大小依次进行论述。

科贝特型

首先是英国的科贝特战略。

其内容就是灵活运用制海权。利用已经确保的海军力量绝对优势,使其对政治和经济有利。具体做法是通过海上运输从事商业活动及介入大陆。

这是具备压倒性海上力量的海军选择的战略,仅限于像曾经的大英帝国这样能够在全球或地区确保制海权的国家。实施该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强化力量的投射功能,不会选择扩大舰队的作战力量。其理由是已经明确获得制海权,并且需要具备灵活运用制海权的功能。英国采取该战略的目标是介入和进攻大陆。

马汉型

第二是美国的马汉战略。

该战略是最优先确保制海权的策略,目标是建设强大的海军,压倒竞争对象国,控制海洋,由此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

海军力量占据相对优势的国家会选择该战略。这样的国家针对假想敌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为了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而采取该战略。

实施该战略的途径是建设“大海军”,具体做法是增强海军力量,建成能够击败和驱逐敌海上力量的海军,从而夺取制海权。

顺带一提的是,马汉的目标是在控制海洋的后期实现国家的繁荣。该战略的内容包括通过控制海洋使海上活动兴旺,国家繁荣。

“马汉主义”指的就是以上内容。如果建成强大的海军,国家就会繁荣。或者说为了国家的繁荣,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这种政治主张被称为“马汉主义”,与马汉在军事领域经常引用的“舰队决战至上主义”几乎没有关系。

提尔皮茨型

第三是根据德国的提尔皮茨理论建设海军力量。这与其他三者不同,并未作为海军战略而抽象化和概念化。因此,也未被称为提尔皮茨战略。顺带一提的是,当时德国的政治思想是马汉主义。

如果单纯地分析其目的,就是确立灵活运用“存在舰队”的海洋控制。不去建设实力超出假想敌国家舰队的海军力量,凭借存在感令敌国海军舰队不敢进行舰队决战,保全本国势力范围或者避免战争。“提尔皮茨”理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战略。

这大体上是处于劣势的海军为了对抗处于优势的海军而做出的选择。

实现的途径也是建设舰队作战力量,确保维持相对于假想敌海军一定比例的舰队作战力量,由此期望达到“存在舰队”的效果。

师小芹在文中指出,提尔皮茨的作战力量建设目标是敌舰队力量的70%,即德国的目标是维持相对于假想敌英国舰队实力的70%。提尔皮茨判断,这样一来,英国海军就无法在战时发挥海军力量的优势,英国不会勉强与德国开战。

青年学派型

第四是法国的青年学派战略。这是由夏尔·格里韦尔倡导,泰奥菲勒·奥贝实施的海防方针。

其目的是设定拒绝利用海域的范围,不让敌人利用本国沿岸海域,不允许敌人进行登陆作战。为此,运用小型艇等实施严密的沿岸防御,并且使敌海军无法实现制海作战,这相当于当前提到的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中的AD部分(区域拒止)。

当然,这是处于极度不利地位的海军做出的选择。19世纪后半期,法国在海军力量上被英国碾压。此外,采用青年学派型战略的二战结束不久后的苏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当今的伊朗,相对于美国海军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实现的途径是追求非对称作战。重视与水面战舰相比价格低廉的高速艇、潜艇、水雷、航空作战力量和沿岸炮兵,通过新型武器达到技术上的突袭效果。19世纪的鱼雷和当今的反舰导弹均属于此类。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日媒:中美海军力量不会出现根本逆转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