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鲁迅:最悲观的作家成为最坚韧的战士

文化 sean 7609℃ 0评论

640

鲁迅公认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作家,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但是,要向台湾读者介绍鲁迅的成就却异常的艰难,他的作品在台湾遭到严厉禁读长达三十七年之久。对台湾文化界来说,鲁迅目前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领域,没有什么可以谈论的基础。

台湾文学界所谓的专家,主要受夏志清影响,对鲁迅还有一种难以破除的偏见。他们从“形式”着眼,认为鲁迅只写了两本短篇小说集,也不过就二十五篇,一部长篇也没有;此外还有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集《野草》,就说这些作品里有不少精品、杰作,哪能就算是大作家呢?何况还要称他“伟大”或“巨人”?这不过都是大陆的造神运动的成果罢了。在他们眼中,鲁迅的十四本杂文集根本不算什么。

而对我的鲁迅观产生重大冲击的,还有来自日本学者的观点。从竹内好以降的鲁迅专家,包括丸山升、木山英雄、伊藤虎丸、丸尾常喜等人,谈起鲁迅来,几乎是毕恭毕敬,好像面对一位现代的东方圣人。

那么,要怎么样说明鲁迅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质量呢?我想先从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偷偷影印了一本相当分量的鲁迅杂文选集,却并没有带来多少阅读的乐趣,有一些篇章还似懂非懂。九十年代初我买到鲁迅全集,不久之后,我陷入一种精神困境中,主要因为我的政治立场在台湾成为绝对少数。这时候,我才发现鲁迅的作品成为我最大的安慰之一。鲁迅的某些作品充满了绝望,读的时候引发自己强烈的共鸣。这我早已很清楚,因为鲁迅作品暴露的阴暗面是众所公认的。然而,奇怪的是,这样的文学并不导致全然的悲观,并不使我丧气,以至于失去了斗志。相反,阅读时感到一种绝望的快感,读了以后却能慢慢地坚韧起来。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感受。你很难想象,“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样的句子会产生启示作用,让你更勇敢的面对现实。我认为,从活着的人的角度来看,鲁迅的作品让我们领会到,不论面对如何的艰难,你都不可以自欺,以为自己已忍受不了,没那么回事。说自己忍受不了,那是弱者的行为。汪晖一本论鲁迅的专书,书名叫《反抗绝望》,这书名起得很好,我以为,就人生态度而言,“反抗绝望”正是鲁迅精神对人的启示之处。

以上是就个人的命运而言,但鲁迅绝不只是关心个人命运的作家。鲁迅去世的时候,就被称为“民族魂”,他是中国面对亡国之祸时最坚韧的战士。这看起来很奇怪,最悲观的作家怎么会成为最坚韧的战士?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的鲜血,却被患肺结核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地成为别人的替死鬼。看起来中国社会已完全缺乏人性,只会把活活的人变成僵尸,连一点“生”的气息都没有。

鲁迅就像其他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样,不惮以最犀利的笔触揭发中国文化的阴冷而缺乏人性的一面。但鲁迅却还是一个最炽热的爱国者,这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

如果拿胡适和周作人来跟鲁迅比,就可以看出鲁迅的伟大。胡适极其单纯地向往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一切,认为只要承认自己一切不如人,只要好好地跟人家学习,中国就有救。周作人跟鲁迅一样,对中国传统社会彻底绝望,以至于完全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最后竟然不认为抵抗会产生什么作用,宁可当侵略者的顺民而不肯有一丝一毫的自我牺牲。

鲁迅还有一点跟许多爱国志士非常不一样,他很少批评外国侵略者,而只批评自己的民族。并不是说,他丝毫不具备对侵略者的痛恨,这一点他丝毫不弱于人。但民族的耻辱感更让他痛心。他似乎认为,与其痛恨别人,不如痛恨自己──与其痛恨常常欺凌自己的强者,不如痛恨自己为什么始终是“孱头”“歪种”。鲁迅痛恨自己民族的不长进,具有一种热腾腾的血气,他知道,只有这种血气凝结成一种百折不回的斗志,中国才能找到重生之道。只会欣羡人家,只会藐视自己,最后就是自轻自贱,向强者低头。

鲁迅劝中国青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确确实实地“活”着,不自欺,鲁迅认为是头等大事。只怪罪别人欺凌自己,或者一直扛着祖宗的神主牌来自我炫耀、自我满足,都是标准的阿Q,不是自救之道。

鲁迅同时倡导“拿来主义”,外国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拿过来。这不是说外国东西一切都好,拿来就用,而是“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使自己成为这些东西的“新主人”,而不是成为这些外国东西的奴隶,什么都好,什么都跟。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样才能成为外国东西的“新主人”,也才能使自己成为“新人”。

简单地说,鲁迅既不要中国青年成为祖宗的奴隶,也不要中国青年成为外国东西的奴隶。一个民族跌到了深渊,如果不能勇敢地站立起来,再怎么祈求祖宗的保佑,再怎么痛骂侵略者的没有人性,都是没有用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这就是鲁迅的血气,因此他不惮于以最严苛的态度自我批评,他的自我批评决不是自我轻贱,为的是拜倒于外国侵略者的脚下,像周作人那样;或者像现在某些中国知识分子一样,竟然认为中国只有让外国彻底殖民,才能现代化。

就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中国人才会说,鲁迅一身没有媚骨,或者鲁迅一身都是傲骨。是这种傲骨,使得中国人能够从万劫不复中重生。纵观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这种精神对中国青年起了最大的启示作用,而且没人能够跟他比肩,因此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唯一的宗师。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鲁迅:最悲观的作家成为最坚韧的战士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