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海洋转型与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军事 rock 13965℃ 0评论

五 结论

与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强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从宏观历史角度看,近五百年来,正是由于陆海复合型强国固有的弱点和制约,才使得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上几次与强大的机会失之交臂。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强国的地理政治困局才得到了根本性改观,这也是我们目前所以能够集中全部精力从事“外向型发展”的主要缘由。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强国固有的弱点和制约从此便消失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目前主要面向海洋的外向型发展能否持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保持住来之不易的地理政治环境,这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陆海两方面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发展什么样的海洋能力做出明确的规划。

作为一个位于边缘地带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中国在未来要实现持久的外向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在陆海两方面保持恰当的平衡,因为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看,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海洋转型最终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陆海两方面的压力,这方面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与中国拥有漫长陆上边界的俄国的对外政策走向。作为心脏地带的大陆强国,俄国的地理战略属性实际是双重的: 作为历史上游牧民族的直接继承者,俄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能够通过不断向外扩张的方式从而使边缘地带国家面临强大的压力,然而,只要俄国自己不打算在边缘地区建立某种霸权,那么它同样是保卫和平最有效的大陆根据地。俄国特有的地理战略上的两重性意味着,只要俄国能够放弃在历史上不断出现的那种建立一个欧亚帝国的企图,那么俄国与主导性海洋国家在根本战略利益上往往有相当的一致性,而这点同样为历史所证明,因为在现代历史上,除短暂的克里米亚战争外,俄国与主导性海洋强国间从来没有爆发过直接冲突,反而倒是在针对一个边缘地带强国称霸企图的战争中多次结为盟友。如果从俄国地理战略上的两重性来推断的话,那么冷战的结束及俄国的羸弱可以说正是恢复了俄国作为一个心脏地带大陆强国与主导性海洋国家在根本战略利益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核心就是防止一个边缘地带强国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因为这种挑战不仅使美国将面临巨大压力,同样也会使俄国面临类似的压力。

除陆海两方面的平衡外,当代中国海洋转型过程中要慎重对待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展什么样的海洋能力。至少从理论上讲,中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海洋能力( 尤其是制海能力) : 一是以陆权来获得海权,即通过发展远程岸基武器来获得必要的制海权( 例如反航母弹道导弹及岸基远程巡航导弹等) ; 二是通过发展一支足够强大的水面舰队( 尤其是航母编队) 来获得制海权。鉴于战略上的实际需要,这两方面的能力对中国而言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意义,但通过发展这两种能力传达出来的战略意图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讲,以发展远程岸基武器( 其中也包括远洋潜艇) 来获得必要的制海权( 也就是常说的反介入能力) ,涉及的可能将不仅是当今世界主导性海洋强国( 美国) ,同时也将会涉及中国周边的海上邻国( 其中也包括日本和韩国) ,而这点无疑将导致中国的周边局势复杂化,而且对保障中国的海外利益没有任何帮助。与此相反,通过发展一支足够强大的水面舰队获得制海权,则不仅能有效地保障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而且将最大程度地避免中、美两国间可能出现的安全两难及军备竞赛局面,因为只要中国在发展海洋能力上保持恰当分寸感,那么作为当今世界主导性海洋强国,美国可能最不会感到担心的就是中国发展自己的远洋能力。美国可能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拥有巨大的远洋能力,但是在无法阻挠中国发展的前提下,美国可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在它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进行发展,因为这不仅会使美国对局势拥有最大程度的掌控权,而且也将向美国表明中国进行外向型发展的决心,而后者同样也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

文/吴征宇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2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海洋转型与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