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说法是,日本政府一面说道歉,但却一面搞小动作,比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社会上也不断有人“否认历史”,包括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问题。不可否认,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对于这些问题,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但事实上,在这些问题上,日本并不像中韩所指责的那样做得那么差。碍于篇幅,关于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赔偿问题、教科书问题的具体讨论另见专文,这里不详细讨论。
只想指出,日本有极少数人否定历史是实情,但这必须从言论自由的角度理解。很多中国人习惯以东方式的中央权威式的管治来要求日本。比如,他们认为日本一部分人的言论等于日本政府的言论,比如他们认为日本政府能够有能力封杀中国人不愿听到的声音,如果没有那么做,就是日本政府的纵容。但事实上,经过二战后的改造,从政治的意义上说,日本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在日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和舆论的监督。日本同时又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国家不可干预宗教,宗教也无权干预政治。日本政府的权力并不是像一些中国人想象中的大,日本各种思潮之丰富,表达之自由,也远非中国可比。
在一些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不足,因为它导致日本政府不可能封杀极右翼的声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本政府,即便在一个右翼的掌权时,也不可能封杀左翼的声音。这点对于日本的战争认识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之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总会出现一些“否定历史”的声音,会出现一些“否定历史的教科书”。且不说很多这种声音并不是真的否定历史,即便少数是真的,也确实在法律保护的言论自由里。只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才能保证历史不会被抹杀,真实的历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言论自由,大家就会更加担心日本的右翼化了。没有言论自由,也就不会有中国称为“良心历史学家”的井上清(他主张钓鱼岛属中国)。
有些人会举出德国的例子作为反驳:德国法律规定否认纳粹罪行是违法的,而日本并没有类似的措施。这不是日本不够诚恳的地方吗?首先,我上面已经说过了,德国禁止的仅仅是纳粹和否认种族屠杀的言论,而不是否定侵略的言论,以此和日本比较并不合适。其次,否定历史固然是让人很恼火,但所谓日本人否定历史的说法事实上是被夸大了。而日本,很多被指责为“否定历史”的行为,其实只是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质疑,比如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慰安妇是不是自愿的等等。对这种细节的质疑有其客观的原因:由于日本和东亚各国的记录模糊,很多事件确实存在史实上的争议之处,因此很多这类研究是纯粹学术性的。这种争论,应该承认是正当的,也不应该被盖上否认历史的帽子。至于极少数完全要否定历史的右翼分子,当然是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事实上,日本的左派一直这么做。但第一,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第二,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很难把完全否定历史和部分否定历史一刀切地分开,也很难把虚假的宣传和严肃的学术研究分开。因此,这只能归咎于民主自由对极个别错误的言论的容忍了。但正如前述,从整体效果来说,这利远远大于弊。
东亚缺少道歉与和解的氛围
从种种迹象来看,日本政府并非无意和中韩和解。但正如默克尔指出的那样,国家和解不应该也不能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如果中韩两国没有和解的诚意,那么日本做更多的事也是无补于事的,这反而阻止了日本进行和解努力的决心。
在1998年,日韩签订过和解协议,同意日本正式向韩国道歉,而韩国则不再把历史问题作为对两国关系的障碍。日本正式道歉之后,韩国却反言了。日本等于白白地正式道歉了一次。
在中国,日本为战争而多次表达的歉意也屡屡在宣传中被误导。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日本没有道歉。前面说到,中日建交时已经解决了道歉问题。1995年,村山富市发表的讲话成为直到现在日本政府的标准态度。同年,日本众议院决议再次道歉。即便是中国一向指责的小泉纯一郎到了卢沟桥参拜,并在那里正式道歉过。在90年代道歉问题出现之后的几乎每一届日本政府,都不断地发表声明,表示坚持村山讲话的立场。这意味着日本政府几乎每年都在道歉。国家的道歉需要巨大的努力,因为这要附上整个国家的信誉和责任,并不可和一般的道歉等而视之。除了日本和德国,并没有多少国家肯为发动战争而道歉。比如说,中国也曾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从来没有为之而道歉,俄罗斯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也没有要求俄罗斯道歉。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道歉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承担。道歉,除了意味着真正的歉意之外,还需要达成某种政治目的,比如和解。很难期望一个国家作出无法得到任何回报的道歉。这是一个政治现实。日本的道歉也是这么回事。但和解,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单方面能够做的事,而是要靠双方的努力。中国不但没有对日本的历次公开道歉并没有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反应,反而在各种场合宣传日本“没有道歉”的理论。这是很难说是一个愿意和解的态度。正如伯格所说,即便是道德楷模的德国,在亚洲也恐怕难以道歉得让人满意。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日本道歉得总是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