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印度怎么看“一带一路”

军事 rock 16609℃ 0评论

第二,“一带一路”具有更深层次的安全内涵。持这一立场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一方面需要解决自己的“马六甲困境”,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缓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特别是海上力量崛起的担忧,以借此顺利进入印度洋海域。例如,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的格普雷特·库拉纳(Gurpreet S Khurana)就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杰作。虽然中国提出“一路”概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需求所致,尤其是海上贸易互联互通的需要。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中40%的对外贸易需要通过印度洋,而且这一比例目前还在日益上升。因此“一路”的提出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意在确保中国商品的海上运输安全。另外一个动因源于保障中国海外原油的供应。2013年中国将近60%的石油进口(来自非洲和西亚)需要通过西印度洋的海上咽喉 ,这是中国在战略上的重大脆弱之处。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特舒·辛格(Teshu Singh)也认为,“一路”是中国在印度洋的软实力战略,将有助于中国解决马六甲困境,有助于加强中国的“珍珠链战略”。中国不是南亚国家,但是它要寻求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因此中国开始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工具来推进自己在南亚的存在,借此寻求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合作,在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保障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

第三,“一带一路”具有明显的战略内涵,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不谋而合的。不少印度著名学者都倾向于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大战略,或者是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战略的研究者们认为,这一战略的核心源于中国统治精英想要通过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来主导周边和地区,是中国意在构建周边影响力的战略举措,通过加强地区一体化,提高周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此来提升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中国通过建设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通道,能够加深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以抵消美国的影响力,并且将印度洋沿岸国家拖入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印度著名战略分析家拉嘉·莫汉(Raja Mohan)就明确表示,习近平正在试图提出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框架,以使中国的海军崛起显得更不具有威胁性。而在习的这一大战略中,“一带一路”是核心,其中“一带”面向中亚与内亚地区,而“一路”则面向海上国家。 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的格普雷特·库拉纳同样也认为,“一路”可能是中国扩大其影响力的大战略的一部分,以缓和其他国家对其海上崛起的担忧,破解“珍珠链”理论。同时,“一路”有助于中国海上力量打破西太平洋的地理限制,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军事上的压力。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特舒·辛格则将“一带一路”上升为“中华民族复兴”大战略的构成部分,认为中国正在采用各种策略来构建稳定与和平的环境,服务于它的“和平发展”战略。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一策略的一部分,本质上说,这是中国在印度洋的软实力战略。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周边的广泛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通道——的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拉吉夫·拉詹·查特维迪研究员同样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在重塑海洋历史的进程,一些学者称之为“中国的海洋复兴”。中国在世界海洋方面的“大跃进”是显而易见的:日益增长的海上贸易、在全球造船业上崛起、港口及港口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深蓝海军”。“一路”倡议事实上是中国试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促进中国的持续发展,因此它具有中国大战略的重要特征。

第四,“一带一路”的出台,是中国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而产生的。刺激“一带一路”的直接刺激来自美国,尤其是中国试图摆脱美国主导的联盟在第一和第二岛链内对中国的孤立,有效地拓展中国的海上空间,以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这是中国力图重塑亚洲的地缘政治态势,为中国创造更广阔的战略空间,提升中国地缘战略地位,并“瓦解美国同盟”的一种努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拉吉夫·拉詹·查特维迪研究员就认为,“一路”源于北京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担忧,并试图消除“珍珠链战略”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与东南亚不少国家存在海上争议,通过“一路”还可以创造复杂环境发展更加良好的邻国关系,并给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活力,缓解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正如中国自己所声称的那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将给周边带来机遇,而不是威胁”。 他认为,中国政府声称,要通过自己的“丝路外交”,增强不同国家、地区、宗教之间的交流,探索交流和合作的潜力,巩固人民间的友谊,积极促进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一路”将有助于某些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支持中国的伙伴和代理国、抵消其他海上强国的类似战略倡议,或者展示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

简言之,以上四种看法可以说是印度社会的主流看法。单纯从其中一条来看的学者并不多,绝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是基于经济原因,也是基于战略、安全和美国的因素而产生的,只是每个人的偏重有所差异而已。印度政府的看法显然与智库媒体、学者的看法存在一致性。而这种普遍的消极看法对官方也将会产生反作用。下文将具体分析。

二、印度如何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

南亚处在“一带一路”辐射的范围之内,因此印度智库学者自然而然地对“一带一路”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事实上,从“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印度媒体、智库、学者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印度是否应该加入?印度应该采取何种策略进行应对?

拉嘉·莫汉认为,中国邀请印度加入“一路”这一招非常高明。但是,新德里却可能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在海上领域合作,另一方面却需要长期限制中国在印度洋海域的影响力。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维杰·沙胡加(Vijay Sakhuja)也同样认为,新德里似乎陷入“丝路困境”。一方面,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另一方面由于中印在边界争议的解决上的进步太小,边境军事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以及中国在西藏部署指向印度的导弹,这使得决策者感受到的“中国威胁”越来越大。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印度怎么看“一带一路”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