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风险及应对

军事 rock 7311℃ 0评论

而且即便这些国家不使用直接武力,也还有很多折中的办法可以考虑,比如通过有限封锁和袭扰,限制中国的能源和资源进口,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或者限制中国某一方向的贸易通道,增加其经济发展成本……。需要指出的是,在广阔的公海上,任何对手都不可能对中国的海洋运输线进行完全封锁,但即使是零星的袭扰也足以动摇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安全,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就已经给中国海洋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

其次,海盗和武装犯罪活动的威胁和困扰。从红海、波斯湾到东非、印度海域,孟加拉湾,再到东南亚海域的广大区域都是世界上海盗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案发数量占了世界的大多数。根据国际海事局的2012年海盗及武装劫船数据(不包括未报案的不完全统计),南海及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发生的海盗案件(包括已实施或企图未遂)高达114起;红海、索马里和亚丁湾的附近海域的案件为99起;发生在印度洋的有33起。这些地区的案件数目合计已达314起,约占了2012年全世界海盗发生案件(341起)的72%。而这些海盗及武装劫船活动的地区恰恰都集中在中国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上。数据表明,虽然国际社会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如护航、巡查、监控,但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盗及武装犯罪活动并没有得到有力遏制。

此外,战乱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次生威胁。毗邻重要海上通道的国家若爆发战争或内乱,势必殃及池鱼。两伊战争期间,双方为了阻碍对方的运输线和石油出口,大搞袭船战,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中立国船只和民船被击沉或击毁。印度洋北岸的西亚北非地区普遍存在政局动荡,发展滞后的情况,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及海盗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严重恶化了地中海、阿拉伯海周边的海上形势。北部印度洋、南海、日本列岛周边海域还处于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这更加大了过往船只的潜在风险。

中国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基本策略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海上生命线的维系完全取决于世界经济开放体系的维护,通过国际合作维护世界海上通道的安全将是中国的主要选择,中国没有条件、没有潜力、也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军事手段。但军事手段的建设历来都是立足于万一情况而准备的,必要的力量是安全的底线,更何况无论是搞国际合作,还是遂行军事威慑,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一方面中国应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的新型安全观,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十分愿意为国际海上通道提供安全公共物品,也非常重视国际合作。近日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提出,中国军队将“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根据需要继续开展亚丁湾等海域的护航行动,加强与多国护航力量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

一是要主动构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机制。当前世界有关海上通道的合作尚处于倡议阶段,如美国相继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千舰海军计划”和“全球海上伙伴关系倡议”等国际合作方案,还在2015年版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中,提出了“全球海军网”的构想。中国可踊跃参与美国等国提出的合理化倡议,与此同时更应视情在通道管理、分区护航、反海盗等议题上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随着海上安全公共物品的日益短缺,建立一个各沿海国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十分迫切,而中国作为世界海上通道的第一大用户,在其中发出大的声音已是大势所趋。

二是加强与各沿海国的友好合作。这种友好关系及深入合作是中国海上生命线的政治保证,特别是在危机时刻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如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与也门、沙特、吉布提的友好关系以及在该地区的强大人脉是此次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中国当前“走出去”的问题主要在于重经济而轻人文、重政府而轻社会、重项目而轻长远。未来的对外合作应以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全面建设“五通”,加强与相关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及亲密度。

另一方面要发展远洋海军,维持基本的外线防御和安全底线。利益及安全关注扩散至世界,力量也必然会随之走向海外。世界大国的安全不仅仅在于其本土不受到直接威胁,还在于它拥有一定的缓冲地带和预防性手段,能将威胁消除在边界之外;也在于其拥有一定的威慑能力,当敌方威胁其安全时,有能力进行必要的反击。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是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去的重要动机之一,中国的西线东线及南线海上通道,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特别是西线航道是中国战略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鉴此,中国必须争取在第一岛链外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环形水域保持有效的军事力量存在。

所谓有效力量存在,意即不可忽视的存在,难以被轻易击败的力量。它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和必要的补给及后勤基地。有独立作战能力的远洋舰队往往都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因为航母能为舰队提供较为全面的作战平台,遂行预警、防空、反潜、反舰、对岸攻击等各类军事行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只要搞远洋海军,就必须继续发展航母力量,尽快形成有较强战斗力的航母编队。

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还必须得到海外补给及支援基地的支撑,如果没有海外基地,远洋海军的前途将是暗淡的。海外基地是个中性词,差别在于其获取及运用的方式方法。中国将主要通过友好合作及外交谈判磋商,以平等互利的方式“走出去”,而非借助战争或建立军事集团。这有别于其他大国的经验,历史上,军事力量的“走出去”往往是殖民化和大规模战争的结果,或依靠殖民宗主联系,或借助盟友关系,如英、法的海外基地多是从殖民时期保留下来的,而美国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则是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安排,以及对第三世界的霸权干涉及渗透。中国的海外基地布局也绝非“零和”游戏,不存在中国进去了就会把别人排挤走的问题。

中国所追求的通道安全是相对的,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意图控制某些关键通道的做法有所不同。对于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的目标是快速、有效反应;对于潜在的传统安全威胁,我们的目标是有限均势,即追求最起码的军事存在,防止区域内的海上霸权以威胁剥夺中国商船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来提高它们在其他领域的要价。

文/胡波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风险及应对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