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金正恩想当邓小平?

经济 sean 15798℃ 0评论

最大变化:出现包产到户

在朝鲜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中,最受关注的是农业领域。去年,韩国专门报道朝鲜消息的网络媒体Daily NK曾引用“脱北者”的话说,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加之管理官员腐败,农业改革的实际效果非常差。但根据朴泂重的报告,包产到组的农业变革正在全国农庄得到推广——除去军队、特供农庄,全国70%的集体农庄推行了新政策。

形式上,朝鲜的农业变革与此前中国的情况相似,只不过是自上而下进行的。1970年代后期,中国四川、安徽等地农村出现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现象,相当于以租赁的形式将公有制的农用地“部分私有化”,这一自下而上的现象逐步得到权力机关的许可,被视为大陆出现改革迹象的起点。而安德烈·兰考夫提出“朝鲜正在效仿中国改革”时所举的论据,也是其农业变革出现惊人变化。

按照传统,朝鲜限定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分配260公斤粮食,剩余由国家收购。在2002年“7·1措施”之后,农民可获得收成的十分之一,其余由国家收购。朝鲜政府一方面以提高分成和包产到组激励农民,另一方面却缩小了农民的自留地。自1990年代“苦难行军”以来,朝鲜通过默许农民拥有自留地的方式,缓解国家配给制度的压力。在2012年的变革中,农户自留地反倒缩小了1/3,而且要缴纳租金。而这项政策实施没多久,又调整为上缴现金改为实物形式,上缴自留地收成的30%。

2013年7月后,变革又有回潮现象。报告称,部分官员担心农业生产一旦以家庭组织起来,农民会对参加社会组织活动采取消极态度,还会把农场的管理者和党的干部晾到一边。对此,地方官僚的担心比平壤更大。有些地区要求农庄取消新经济体制,有些地方则迂回对应,要么将新分配的土地重新召回,要么将以家庭为中心的小组扩容为20-30个成员一组,从而便于管理。

当“5·30措施”施行后,朝鲜在农业生产领域有了大跨步的松绑——包产到组扩大为包干到户,朝鲜农民可以以家庭方式固定承包一块土地,农民自留的分成从30%翻了一番到60%,每户农民自留地的规模从200到300平方米扩大到3300平方米左右。不过,目前这项新措施执行的力度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早在2002年和2004年,朝鲜曾有过激励农户生产的尝试,但效果不佳。曾在朝鲜主持过农业援助项目的美国学者兰德尔·艾尔森(Randall Ireson)指出,“朝鲜政府总是想同时控制市场和生产,政策推行从来三心二意。譬如2004年对农户有过类似自由买卖的许诺,第二年又收回,让农户空欢喜一场。”

政府给农户的承诺执行情况也值得怀疑。在两江道,2013年播种前政府对农户的承诺是五五分成,9月收获前变成七三分成,到10月收割时则恢复为原来的统购统销。

兰德尔·艾尔森认为,“朝鲜如果真心推动农业变革,不仅要简单地改变集体农庄的分组大小,而且要拆解组织。只有农民确保所耕种的土地延续到次年,也就是承包,才会有动力投入更多的化肥,经营土地。”但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私有化。

6_副本

图:位于平壤的新教教堂。朝鲜曾在全球十大基督教徒受逼迫最严重的国家中多年“蝉联”首位。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金正恩想当邓小平?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