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普通民众为何对经济复苏“无感”?

经济 rock 7179℃ 0评论

美国普通民众为何对经济复苏“无感”

——复苏实惠有限,危机心态难改

2014年的美国经济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已摆脱了危机阴云。然而,中期选举中民主党依然惨败,奥巴马支持率在低位徘徊。经济好了,普通民众为何仍然“不高兴”呢?

首先,从社会经济环境看,长期失业改善缓慢、贫困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日趋加剧、中低薪就业“常态化”成为当前美国社会最为紧迫而悬而未解的四大难题。

金融危机后,美国失业人口猛增,失业率不断攀升,最高达到10%,近年才缓慢下降。数据显示,2014年9月总体失业率虽已降至5.9%,创六年多来最低,但与预期5%的充分就业率仍有较大差距。更何况失业率数据改善的背后,难掩“失真”的尴尬。在930万失业者中,仍有300万长期失业者(失业27周或更长时间),占31.9%,比危机前高一倍,兼职工作者有710万。长期失业难有明显改善,可算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最严重、持续时间最久的负面影响之一,也是对美国普通民众沉重的经济和精神打击。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海迪•希尔霍尔兹(Heidi Shierholz)研究表明,官方失业率数据实际上低估了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危机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最大群体是正处于工作生涯巅峰的25~54岁之间的男性,并非潜在的工人缺乏工作技能,而是市场根本没有足够的就业需求,因此真实的失业率可能接近10%。

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社会的痼疾之一,金融危机更使贫困问题雪上加霜。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贫困人口达到4530万,贫困率为14.5%,贫困人口比危机前多出750万,而危机前的2007年贫困率为12.5%。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推出一系列加大扶助贫困家庭的政策,但杯水车薪,至今经济利好难以惠及贫困人口,贫困问题未见明显改善。自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反贫困运动”以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贫困率仅下降了4%,这无疑反映出“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

与世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传统上更强调“效率优于公平”,因此长期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一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拉大了差距,表现在美国国民收入和财富日益集中在极少数富人手中。美联储公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显示,2010~2013年,处于分配底层家庭的收入大幅下降,处于分配中间层家庭收入无明显变化,而处于分配顶层家庭收入明显增加。2013年收入位于前3%的家庭,其收入占全美家庭收入的30.5%,而2010年为27.7%,这部分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全美家庭财富的54.4%,而2007年这一比例为51.8%。不断拉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已成为美国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并引发各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主管货币政策的美联储主席耶伦罕见地就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发出警告:过去几十年美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达到近百年来最高水平,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因富人资产缩水、政府对普通民众的补贴增加而有所缓和。随着经济复苏、股市飙升,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现象继续加剧。

1274542_2261n

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使美国劳动力市场工作机会大幅减少,也引发就业的不稳定性不断增加,全职工作越来越难找,而兼职工作数量不断上升,由此导致危机后失去更多的中高薪工作,而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更多是中低薪工作。奥巴马虽一再高呼努力创造高薪就业,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美国“全国就业法律项目”(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最新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创造的工作大多数是中低薪岗位,衰退中损失的低薪、中薪和高薪工作分别占22%、37%和41%,而经济复苏以来创造的低薪、中薪和高薪工作却分别占44%、26%和30%。近一年来,新增的低薪、中薪和高薪工作分别为41%、26%和33%。当前,危机中丧失的870万工作岗位已经恢复,但中高薪工作比衰退前减少近120万,而低薪工作则增加230万。

其次,从家庭经济状况看,实际收入下降、家庭开支上升、财富持续缩水成为普通民众最直接、最深切的危机感受,并持续影响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经济复苏缓慢、就业市场疲软、工作更加不稳定,影响着普通民众的家庭收入,关系到衣食起居的日常消费。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尽管经济规模已超过衰退前的峰值水平,但美国家庭收入不增反减,2013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为51939美元,仍比危机前峰值低8.3%,按实际价格计算甚至低于1989年水平。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普通民众为何对经济复苏“无感”?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