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克格勃为何能在同西方的情报战中轻易占据上风?

军事 sean 11771℃ 1评论

米特罗欣档案

苏联的心灵:揭秘“米特罗欣档案”的来龙去脉

“世界上第一强大的情报组织是哪一家?”——“克格勃!”“世界上第二强大的情报组织是哪一家?”——“格鲁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

这个流传于苏联情报系统内部的笑话,一语道破苏联情报机关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在苏联存续的绝大多数时间,克格勃是苏联的眼睛、心灵和手臂:苏联通过它去看待外部世界,又通过它反馈的信息做决策,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它的秘密或公开行动加以实现。

克格勃在20世纪留下的诸多历史痕迹已有许多成为公众话题,如大清洗、佐尔格、卡廷事件;但是还有许多草蛇灰线仍然尘封于历史之中,“米特罗欣档案”便是典型一例。瓦西里·米特罗欣从1972年看到克格勃绝密档案开始,就判断克格勃的秘密历史是苏联史的核心,俄罗斯民族有权了解这段历史。

铁幕后的漂流瓶

用克格勃的行话来说,瓦西里·米特罗欣拥有一个“契卡分子”的典型一生。他1948年加入苏联情报机关(历史上,苏联国家情报机关名称数变,本文统称为克格勃),在此工作36年。

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米特罗欣正在东德,可以收听到大量外界的相关新闻报道。他同情捷克人的改革,却无能为力。工作性质又让他了解到自己的同事正在对改革派进行栽赃陷害——克格勃在捷克斯洛伐克布置和起获了“帝国主义军火库”,作为苏军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扭转局面的证据。

从东德回国后,他保留了偷听西方新闻广播的习惯,很关注对苏联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报道。此时苏联国内对不同政见者的斗争进入了一个高潮,他有机会能将内部了解的信息与收音机中的信息两相对照。他在文档中震惊发现,自己所热爱的芭蕾舞明星居然也在克格勃的迫害名单上。他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将克格勃的行径记录下来。

1972年,他所在的第一总局(国外情报部门)从卢比扬卡搬往位于莫斯科外环线附近的新大楼,但该局浩如烟海的档案并没立刻搬走,这批档案的整理、封存、搬迁工作花了整整十年。这份冷板凳的差事被派给了惯于沉默的米特罗欣。十年整理档案,在同事看来类似于灯塔看守,每周重复着同样的流程:他单独负责阅读、分类、封存和检查了近30万份克格勃档案。只有最高层才有可能有他这种任意阅读档案的权限,而他们当然不可能有此类雅兴和时间。

米特罗欣乘机摘录档案。起初用强记加回家默写的方式,随着他和安保人员日益熟悉,他开始将摘录的纸条藏在衣服里带回家,复印了特别重要的档案。他将带回家的“危险品”都放在了铁桶中,藏在了郊区别墅底下。

1970年代,正是苏联占据战略主动的冷战中期,苏维埃联盟看上去正如国歌中所唱的那样“牢不可破”。因此米特罗欣实际上所做的只是一个放漂流瓶的工作:他不知道自己所记录的东西会在什么时间、被什么人看到,更有可能的是被负责监视和反间谍的同事们先发现。

1991年,苏维埃联盟崩溃,俄罗斯与新独立共和国之间的边界检查,要比过去苏联的国境边检松散许多。次年3月,米特罗欣带着一个箱子踏上开往里加的夜行列车,箱内的衣物和香肠下面压着部分精选出的档案。在拉脱维亚,他先去了美国大使馆造访,但不识货的美国人让他明天再来。米特罗欣出门后直奔隔壁的英国大使馆,英国人在与他谈话并看过档案后,立即商议了接下来的安排。

1992年十月革命纪念日那一天,米特罗欣携家人离开俄国,按照事先的计划来到英国定居,从事档案整理工作,并回答各国情报部门的询问。1995年,他与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合作,从事《米特罗欣档案》一书的写作。1999年,此书第一卷《克格勃在欧洲与西方》出版。2014年7月,藏于剑桥大学的米特罗欣原始档案全部对外开放。

米特罗欣档案的直接影响,是揭发了20世纪至少有数百名克格勃内部间谍在美国活动,这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破译苏联外交密码的“维诺那计划”相互印证。克格勃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间谍活动也不遑少让,间谍中不乏法国总统助理、哥斯达黎加大使等高层人物。实际上,根据米特罗欣档案,欧洲各国中,仅有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没有苏联间谍,连圣马力诺这样在战略上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国都安插了苏联间谍。

克格勃还在北约国家和瑞士、奥地利等中立国的通信、交通枢纽、工业设施、水库等关键节点设置了打入地下的“死信箱”,里面安放了炸药、地雷、雷管、电台等物,以备战时破坏之用。瑞士警方根据米特罗欣笔记中如藏宝地图一般的线索,找到了其中一个死信箱。根据档案,部分信箱外部还设置了陷阱,如果不是按照规定程序打开,装置就会发生爆炸,炸死试图开启的人。实际上,谨慎的瑞士警察在用水枪冲击死信箱外盖时,就发生了爆炸。

米特罗欣档案成为各国挖掘和起诉冷战时期潜藏间谍的证据,更关键的是,这份档案揭示了克格勃在苏联国内外的影响与角色。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克格勃为何能在同西方的情报战中轻易占据上风?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列宁和他的战友们
    匿名2015-04-23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