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沙俄是如何征服远东的

军事 rock 36423℃ 4评论

俄国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扩张,与俄驻远东的总督、将军和士兵们的冒险精神和进取心也有很大关系。这里远离帝都圣彼得堡,沙皇政府无法对这里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野心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当他们把新占领的土地奉献给沙皇陛下时,沙皇总是会欣然接受的。1851年,俄军涅维尔斯科伊上尉擅自将俄国旗帜插在黑龙江口并在那里安营扎寨,尼古拉一世免除了对其处分,说:“俄国国旗在那里已经升起,就不应降下来。”

沙皇俄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占据了如此广大的区域,是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特定的主观意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思想意识

俄罗斯自建国起,几乎一直与周边国家处于交战状态,被外族入侵和向外扩张不断交替,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这个国家的人民一直缺乏安全感,似乎只有在向外扩张时才能获得相对的安全感。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受洗,信奉基督教,自此基督教成为俄罗斯的国教。1185年,在《伊戈尔远征记》中所纪念的著名战斗期间,罗斯人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帝的士兵:“为基督教徒反对异教徒而战斗。”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莫斯科成为拜占庭的继承者和东正教的宗主国,“莫斯科是第三罗马”诞生。自此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里就有了一种救世意识,认为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东正教成了俄罗斯对外征战的旗帜。多数俄国人认为,沙俄向东欧和东南欧的扩张,是肩负崇高使命的,为的是“解放斯拉夫兄弟”。

东正教在维护俄罗斯的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俄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不是东正教徒就不是俄罗斯人”。这种思想意识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俄罗斯的帝国思想。

君权神授,在俄国历代沙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俄国,沙皇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俄罗斯的首位沙皇自称“专制君主”,强调他在国内的完全权力,强调他是拥有充分主权、不受制于任何势力的君主。沙皇自认为拥有四海之地,对外扩张,是体现其权力的一种方式。在很长的时期里,国家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沙皇个人意志的体现,向外扩张领土是扩大沙皇权力的象征。

二、成功条件

自莫斯科公国兴起后,俄罗斯迅速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国家一直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为对外扩张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莫斯科公国的四周没有天然屏障,这于国家的防御不利,但有利于进攻和向四周扩展。俄军越过乌拉尔山后,几乎没有遇到大的阻碍,几条大河被俄军用来运送军队和物资,得以迅速向东和向北推进。

自莫斯科公国打败蒙古鞑靼人后,俄国的国力一直在上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无论人口还是面积,俄国已成为欧洲的大国之一。彼得一世的改革,更使得俄罗斯成为欧洲强国。

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多为一些原始的少数民族,和少数的封建部落,发展程度低、人口少、居住很分散,无法形成对俄军的有效抵抗。

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几乎一路畅通无阻地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与在这一地区没有遇到其他列强也有很大关系,与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扩张的艰难程度相比,在这一地区的所遇的那点阻力简直不值一提。

三、征服手段

派遣哥萨克打前锋。彪悍善战的哥萨克一路攻营拔寨,征服西伯利亚各地的土著居民和少数民族,为俄军的推进扫除了障碍。

建立据点(城堡)。城堡不仅为俄军保障交通和后勤供应的畅通提供了必要条件,还是进攻和防守的基地。

移民垦荒。每建立一处新据点,俄国殖民军都会从国内移民来此,在据点周围垦荒,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

设立教堂。俄军每建立一处较大据点,必先设立东正教教堂。在某些地点,甚至是先建立教堂,后移民垦荒。东正教传教士在对各族人民传播宗教的同时,也进行启蒙教育。

俄罗斯化。俄军的占领行动,也伴随着移民,大批俄罗斯人相继来到新占领区域。殖民当局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则实行同化,迫使他们改说俄语,用俄罗斯人的姓,穿俄罗斯人的服装,遵循俄罗斯人的习俗等。

文/卢昌鸿 “石油观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沙俄是如何征服远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4)个小伙伴在吐槽
  1. yel俄罗斯
    匿名2015-02-17 23:09 回复
    • 割韭菜一般
      匿名2015-02-20 23:55 回复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匿名2015-02-26 09:29 回复
  2. 19世纪沙俄对美洲的殖民
    匿名2015-02-25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