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日准冷战状态对大家都好

军事 rock 7439℃ 0评论

中日准冷战

晚清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战。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1895),也称甲午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期,因此也称清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1945)爆发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从理论上说是中华民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战争,中国则是胜利方。两个不同的时代,两场战争,两次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管是因为被动的外部因素还是主动的内部因素)。今年又是甲午年,是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爆发年,中日关系又遇到了自从韩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时刻,有关第三次中日战争会不会爆发也俨然已经成为政策研究界和政治人物争相讨论的话题。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从日本民主党对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进行国有化以来,中日的紧张关系一直在不断升级。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的战略目标其实很有限,就是要日本承认钓鱼岛的主权争议性。在回应日本的“国有化”过程中,中国开始对钓鱼岛进行(事实上的)正常巡视。日本不接受这种局面,要通过强化其军事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很自然,中国也采取反制举措。这样一步一步升级下去,说不好会导致战争的爆发。甲午年的开局所发生的一切更是强化着人们对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无穷想象。日本为了加快推动全面的军事现代化,宣布向美国等国家购买先进的武器。而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日本战机也进入中国新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同时,两国在国际社会的外交战也在继续进行。人们在看到各种现象升级的同时,却看不到有任何因素能够使两国关系缓和下来。

很多观察家早已经指出,两国实际上已经心照不宣地在进行军事竞赛了。当然,军事竞赛不仅仅是为了钓鱼岛,而是具有更深刻的国际政治大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说,钓鱼岛问题只是两国关系恶化的其中一个根源。钓鱼岛只是日本宏大计划的一个借口。日本要借此进行“国家正常化”,再次成为一个军事大国。钓鱼岛只是日本政府向国民、国际社会论证其重新军事化的一个最好的说辞。此前,日本也想借用“朝鲜”等问题,但对国民或者国际社会没有多大的说服力。现在,日本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视为“问题”,甚至威胁,就可以向其国民和国际社会来展示其合理性了。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开始担心第三次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实际上,最近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中日必战论”。连已经年高9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不久在出席第50届慕尼黑全球安全会议时也忧虑地表示,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加剧,战争的幽灵正在亚洲徘徊。基辛格相信,现在的亚洲像是19世纪的欧洲,军事冲突不能被排除。因此,他呼吁,中日之间任何一方都不要受到诱惑,去诉诸武力解决问题。当然,这仅仅是这位老人的良好意愿而已。

对中日关系有三种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不外三种。

首先,一些人对目前的紧张局面不以为然,认为双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义。一些国际评论家就认为,中日两国政治人物都是为了内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各自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评论家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想发生战争,等到国内问题稳定了,两国的关系也自然会好转。不过,经验地看,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历史上,大多数战争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了。尽管主观上谁也不想发生战争,但战争的的确确发生了。否则,人们何以解释世界上那么多的战争呢?所有战争都是偶然发生的,但所有战争也具有必然性。况且,今天中日两边的民族主义都是真实的,并不仅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结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认为中日两国经济已经高度互相依赖,两国之间的战争难以想象,因为战争会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经济理性。经济上的高度互相依赖是对战争的一种制约因素,但经济因素从来就没有阻止过战争的发生。战争的发生往往是非经济因素所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也已经达到了高度的互相依赖,当时也有很多人(包括政治家、商人和学者)都认为战争不会发生,但战争最终还是发生了。

第三种观点和前两种相反,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并且已经在国际社会开始盛行的“中日必战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双方都存在“主战派”,其观点很简单,“既然这样,那就打一仗吧!”到目前为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主战派还没有跑到台面上来,但如果情势这样升级下去,主战派也可能成为主流。国际社会开始盛行的“中日必战”的悲观论调也会强化主战派的观点。历史地看,日本二战前也有反对战争的政治力量和声音,但一旦主战派夺取政权,就很容易挟持了整个国家议程,挟持民意,甚至操纵民意,把国家导向战争。这种危险在中国也存在着。中国的主战派的力量也不可小看,他们往往能够把自己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和近代以来民众中一直存在着的报仇雪耻情结结合起来。

要维持和平和避免战争,这三种观点都是必须加以超越的。人们既不能忽视甚至漠视中日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接受“中日必战”的悲观逻辑,而是应当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战争。战争的代价无法计算,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的代价,而且也会是永恒的痛苦记忆。钓鱼岛问题本身就是上一场中日战争的遗产。况且,现在社会更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一旦发动战争将是毁灭性的。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演变,对局势的任何升级迹象不可掉以轻心,以避免最终走入战争的逻辑。实际上,至少从两国之间的互相认知来说,已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也就是双方都把对方所做的一切视为是针对对方的,并且双方都在开始作冲突的准备。双方社会都存在着一部分人,他们的战争心理在膨胀。发展到一定阶段,“中日必战论”就会自然演变成“我方必胜论”。到那个时候,就很难有挽回的空间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日准冷战状态对大家都好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