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日战争风险与可控性分析

军事 rock 7245℃ 0评论

20140219104230_7805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网站2014年11月25日刊载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学者罗伯特·艾森和丹斯摩恩·贝尔一篇题为《中日战争是否可控?》的文章。文章标题虽为“中日战争是否可控?”,但两位学者并未直接回答中日战争是否可控的问题,而是对中日战争的动因、可能发展及美国在其中充当的角色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

一、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困境

中日在东中国海存在的岛屿争端,主要是指日本对其称为尖阁列岛的区域享有管辖权,中国对其称为钓鱼岛的区域享有主权。而围绕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争端,近年来中日双方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和对抗行为,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危险的举动,如火控雷达“锁定”目标,舰机近距离监视、跟踪、拦截等,致使外界十分担心中日可能“擦枪走火”而引发严重的军事冲突。

然而,鉴于“两国在经济上如此相互地交织在一起,也都如此依赖于海外(资源)支援”,加以严重的军事冲突必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广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损失”,故而“敌对将有可能使两国付出高昂的代价”。也正因如此,“极少有北亚事务观察家认为中日希望发动一场任何形式的战争”,也“有理由相信,日本和中国在东中国海挤压和刺探对方,连同他们颇具说服力的对抗行为,都是装模作样的边缘政策游戏,意在不动武就实现各自的目标”。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相较于争夺国家利益(包括海上资源诉求和更大的专属经济区等)”,“中日名誉之争”“通常被看作中日在东中国海意见不合的动因所在”,而且“这个因素更不稳定,难以商讨和难以分割”,其与“国内民族主义者所造成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往往使“两国政治领导层可能将无法冷静客观地行事”:“在小规模对抗的开始阶段,毫无疑问安抚国内民族主义将给两国领导层带来更大的挑战,且有可能一方或两方领导层因国内原因而冒险利用被夸大的危机(转移国内压力)。最开始的暴力行为会使对方遭受巨大的压力而睚眦必报。”

二、谁会首先动手?

面对日本打破中日多年来形成的搁置钓鱼岛问题的默契,于2010年9月在钓鱼岛海域 冲撞中国渔船、抓捕船长詹其雄以及在2012年9月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举动,中国不得不予以反击,于当月10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并开始在钓鱼岛海(空)域展开立体巡航;2013年11月,宣布划设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文章认为,中日两国对名誉的争夺“或许是不对称的”,“在某种程度上出于国内的压力,北京或许比东京感到更需要升级冲突,使对方臣服”;“随着中国领导层对本国国际地位变得更为自信,始终对国内稳定保持有力掌控,其对日本采取直接、强制性压迫的意图日趋明显”;“中国彰显其使用武力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安倍的谨慎行事,表明中国可能首先升级冲突”。

但与此同时,两位学者又强调,由于“东京设想的是,实力更胜一筹的美国的支援将慑止中国升级(冲突),且能确保日本安全地在低水平级别挑衅和攻击中国”,因此,“日本似乎日益变得愿意采取强硬行动”。文章还设想了日本使用武力的“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一艘中国辅助舰艇使用武力可能挑起日本的报复性行动”;另一种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艘舰艇在面对巨大挑衅行为时,可能首先开火”。

那么,究竟谁会首先发难呢?文章认为,“如果中国或日本都预期对方会升级(正确的,或者不正确)冲突,那么采取先发制人的动机就会变得更为强烈”。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日战争风险与可控性分析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