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从新型穿透型轰炸机看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一次打击”能力建设

军事 rock 11999℃ 0评论

“三位一体”核力量

美国的核力量由发射井部署洲际弹道导弹构成的陆基核力量、核潜艇搭载潜射弹道导弹构成的海基核力量和轰炸机搭载核炸弹以及空射核巡航导弹构成的空基核力量三大部分组成,称为“三位一体”核威慑。

陆基核力量

陆基洲际导弹由于高度大、速度快以及中段目标特征不明显,长期以来难以拦截,但是陆基洲际导弹的生存力却是一块短板,毕竟保持陆基洲际导弹的“二次打击”能力(即在遭遇核打击后的核反击能力)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糟糕的是,陆基洲际导弹也不是一种高效的“一次打击”武器。洲际导弹的发射特征无法躲避天基预警卫星的探测,且需要飞行30~40min,敌方有足够时间下达反击命令。因此,自从《限制中程导弹条约》签订以后,美国仅保留450枚“民兵”III单弹头洲际导弹。这种取舍体现了陆基核力量不是美国最主要的核打击手段。

海基核力量

美国的海基核力量是一种可靠的“二次打击”手段,原因包括美国能自由出入两洋的优越地理条件、美国核潜艇的声学特征较低、“三叉戟”D5潜射导弹连续试射成功和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长期维持高在航率等。

相对陆基洲际导弹来说,潜射弹道导弹可以在敌国附近海域发射,压缩敌方预警时间,但仍然可能引起提前反击,不能算是完全可靠的“一次打击”手段。

空基核力量

战略轰炸机是最早的核武器载具,也是唯一经历过实战的核武器载具。在最初岁月里,战略轰炸机仅有核炸弹可以使用,因此无论有多么危险,轰炸机都必须要穿透敌方防御区抵达目标上空投掷核弹。在冷战开始后很短的时间里,轰炸机飞行包线扩展到Ma3,但是防空导弹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高空高速突防技术,美国不得不终止XB-70高速轰炸机项目。随后,轰炸机发展陷入低谷,但轰炸机的地位却没有丧失,原因在于接到警戒命令的轰炸机,在收到导弹预警后可以携带核弹紧急起飞,从而避免被消灭在地面,且可以在空中等待,视情况再行反击,避免了误判风险,所以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二次打击”手段。在形势紧张时,派出战略轰炸机24h不间断轮替升空进行警戒巡航,是一种现代威慑方式。

但是,只有把核弹投掷到目标位置,才是有效的核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采取了多种手段。

一种方式是研制远射程、突防能力强的空射导弹,由轰炸机携带到敌国的防空范围之外发射,导弹飞行到达目标区上空引爆核战斗部。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研制了远程空射巡航导弹AGM-28“大猎犬”,该弹的高空高速突防速度为Ma2,飞行高度为15000m,射程为1200km;低空低速突防时的速度为Ma0.83,飞行高度为300m,射程为600km。这一射程使B-52在芬兰湾外就能威胁到莫斯科,大大降低了轰炸机的突防压力。这款导弹的出现使美国取消了与英国合作研制AGM-87“空中弩箭”空射弹道导弹的计划。AGM-28是防区外轰炸机概念的起源,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射程2400km的AGM-86B替换服役至今。

另一种方式是由轰炸机搭载配有核弹头的AGM-69近程攻击导弹(SRAM)摧毁沿途的防空系统,帮助载机强行突防。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摧毁地面防空系统,却无法对付截击机。

第三种方式就是依靠轰炸机本身的能力进行突防,也就是发展穿透型轰炸机。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1976年的评估,苏联位于欧洲的领空在12200m高度几乎完全被防空导弹所覆盖;在300m高度时,苏联防空导弹的杀伤区和雷达覆盖范围都大幅下降,覆盖范围收缩为点状;在90m高度,大多数苏联防空导弹的杀伤区都无法覆盖这一高度。而且需要注意,当时苏联的预警机和战斗机雷达都没有下视能力。在这种情况,低空突防切实可行。不过,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装备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美国的突防手段开始转向采取隐身技术。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新型穿透型轰炸机看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一次打击”能力建设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