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德美长杆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发展

军事 rock 22566℃ 0评论

殊途同归——浅谈德美APFSDS的发展

长杆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不仅是现代坦克炮的主力弹种,而且也是反装甲能力最强、作战效果最佳的弹种。该弹的设计,往往代表着研制国在弹药、发射药、治金等军工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1979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为“豹”-2主战坦克研发的RH120(L44)滑膛炮一经推出,就成为西方阵营新一代坦克炮的技术标杆,连西方阵营的领头羊美国也采取了“拿来主义”,使之成为西方阵营装备数量最大的坦克炮。不过,炮虽一样,但德美两国在为其研制配套的APFSDS时,却根据各自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三十多年来,德美在该领域内的你追我赶,极大促进了两国APFSDS的技术进步。

DM13∕23:奠基之作

DM13是德国人为RH120研制的第一款120毫米APFSDS。它由脱壳穿甲弹丸、钢底半可燃药筒和发射药组成。

DM13的脱壳穿甲弹丸包括弹套、尾翼、弹芯和装在弹底的曳光装置等部件。三段焊接式弹芯由钨合金制成(密度为17.1克∕立方厘米),外部包有钢套。钢套直径为38毫米,弹芯长径比为12:1。马鞍形、三瓣式弹托装有前、后定心环,后面装有闭气环。尾翼有5个翅片,由高强度铝合金轧制而成,表面经热处理,可承受500兆帕以上的膛压。尾翼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将其焊在弹芯尾部。

DM13的半可燃药筒由惰性纤维、硝化棉、二苯胺、树脂等混合制成,内装发射药、底火和缓蚀添加剂衬套。用带中心传火管的多孔底火与闭锁卡环将金属筒底、闭气环及可燃筒体连接在一起。为防止烧蚀,延长炮管寿命,药筒前半部分内侧装有防烧蚀的添加剂衬套。为防止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蚀,在药筒上涂有一层油膜。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现在坦克的主战弹种

DM13的半可燃药筒内装有7.1千克JA2型7孔粒状粘结型压实发射药。它是利用特殊粘结剂将含硝化棉成分的发射药粘结在一起,制成整体形状发射药柱。点火时,这种发射药将分裂成原始的疏松粒状火药,可使初速增大,但膛压增加不多。其优点是装填密度大,但又简化了装填工艺。

DM13的初速为16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达3500米。在1979年服役的时候,它在飞行速度、命中精度以及终点弹道性能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不过,德国并未就此止步。面对20世纪80年代华约装甲防护技术的进步,德国于1983年投产了DM23。其基本结构与DM13类似,但DM23的弹芯采用了整体式钨合金,直径减少到32毫米,长径比增加到14:1。在弹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DM23因为弹芯长径比的增加,初速和穿甲威力都有所提高。

M827∕828:DM13∕23的异国“兄弟”

1985年初,美国就引进RH120技术在国内按许可证生产的问题,与德国达成了协议。该炮被美军赋予M256的编号。随同火炮一块引进的,包括DM13∕23在内的配套弹药。不过,美国人在仿制DM13∕23时,并没有沿用德国的钨合金弹芯,而是将弹芯材料换成了密度达18.6克∕立方厘米的贫铀合金(由铀238加入0.75%钛制成,强度比纯铀金属高3倍),这就是美制M827∕828贫铀APFSDS。

通过原装进口的DM13∕23与自制的M827∕828大量实弹射击对比试验,美国人确信贫铀弹芯延展性、韧性更好,大幅度提高了弹丸的横向载荷(断面比重),降低了飞行途中的速度损失,再加上贫铀穿甲弹芯在撞击装甲时具有的自锐特性,从而将穿甲威力提高了10%左右。

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由于贫铀合金弹芯的弹性模量仅为钨合金弹芯的一半,刚度要明显低于后者。弹芯在高速飞行中的气动加热可达到2227度左右的高温。在强大的高温和气动力的耦合作用下,弹芯难免会发生变形。贫铀合金比钨合金的耐热性差,所以它的变形也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弹芯的飞行稳定性,直接导致M256在同样距离上使用DM13∕23的射击精度要优于M827∕828。两者精度上的差距会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而扩大。而为了保证贫铀弹芯在飞行途中不弯曲变形,就得用更长的弹托,由此增加了APFSDS的消极重量。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德美长杆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发展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