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国内资产价格身处拐点 一线楼市价格探“美元顶”

经济 rock 7476℃ 0评论

接下来,央妈的态度无非是“温水煮青蛙”,还是“拔一拔”。现在是下水道堵了,十个眼全堵死了。开大水冲是冲不过去的。得用拔子拔。拔子大家都知道,首先要施压要往里挤,才能把淤塞物给带出来。

现在这个决策,央行好像是拍不了这个板,“温水煮青蛙”的话,也是能降低些杠杆,因为票息和资金成本明显倒挂的情况下,熬不住时间成本的套利者会不断地止损出局,保险和委外会开始赎回,但是这个过程会很拖沓,央行一旦加大点水量,套利者又会重新淤结。十个眼可能短期通个二三个眼,但要不了多久又堵死了。

根本之道只能是旁氏的需求离开融资市场,进行债务清算重组。管道的十个眼才能彻底通。

做交易的人最难受的是“温水煮青蛙”,因为所有资产都可能会变成慢熊,绵绵无期。

整体看,“忠孝是不能两全”。昂贵的资产价格(膨胀的金融杠杆)与快速衰退的实体经济回报之间,你只能保一个。你关门放水托资产,经济成本就高企下不去,实体投资回报率预期就会下坠。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除非杀手级的新产业崛起,否则产业回报哪能覆盖掉这么高的成本还获得ROE。市场无出清,金融资产就只能不断扩张,金融资产膨胀速度远超利润创造。更多的新增资金用于滚动债务的再融资,却不创造新的投资收益。

中国这么高的M2未来只能靠两个方向(次序)化解,这个理论界共识越来越高。一是杠杠部门挪移(切肿瘤),其二是发展非刚兑的资本市场,专业一点的讲法叫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刘主席讲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央行系统出身的领导,他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跟前几任主席境界上不太一样,非刚兑,能够合理地高效率地定价风险是金融市场的根本所在。

学货币银行学的都知道,只有直融为主体的金融结构才能实现所谓“货币不增信用增”。

以上这两个事能不能做成?很多人怀疑,甚至有些人抱怨,说没有看见应有的担当,现在已经出来的政策,好像都是想让家庭部门来为国接盘,让居民来加杠杆,为房地产为国企去杠杆,政府收入扩大的动力(比方说海淘税等等)好像远比减税的努力要大,总是想砍银行的奶酪,去年的债务置换到今年债转股、营改增,可能产生跟负利率一样的负效应,某种程度都在损害借贷等式的供应端(银行),強化它们逆向选择承受更大的风险,加大了系统脆弱性。

原因可能很多,这些看法也未见得完全了解真实情况。技术上看还是有明显障碍的。这就是价格。这么贵的价格你让中央政府和央行怎么能接得住,而且规模是天量。

所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无论切肿瘤还是打破刚兑,未来资产价格恐怕都是要缩水。如果实体总没有资产形成,金融空转的钱是会“消失”的,即当风险情绪降低时,货币会随着信用敞口的了结而消失,对应的其实是金融去杠杆和资产价格下跌。

我们也许已经身处拐点之中,不要误解,拐点其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时间区域。资产结构层次很复杂,关联结构也是动态的,变化会有先后的次序,但都进入了这一变化的区域,这种概率越来越大。

最后讲一下大类资产。

股票,大家都认为是个价格受“保护”的状态,因为有郭嘉队的影子,但是请不要忘记了,管理层的内心一定还是希望A股能走出一个实现估值正常化的趋势。

当然像去年那种duangduangduang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不会了。现在的方式更人性化,更接地气,而且可能是充满了情商。

有人说指数最近走得有点像一只庄股。原来市场是机构和机构之间,机构和韭菜之间的博弈,现在可能是机构、韭菜还有郭嘉队的博弈。看谁的情商更高。郭嘉队的参与,让做趋势的不太习惯,或者刚习惯,他又变调,都以为他会护20天均线,他就不护了,跌到60天才护,不让你按设想的方式做。这样下来,可能绝大部分票都是“俯卧撑”,白忙活,而且限制在逼仄的空间中。久而久之,很多票的估值中枢慢慢地就这样下去了,因为熬不住。这或许也是一种方式。A股的主流的理念和行为说不定悄悄地就会有些变化。能为下一阶段进一步改造投资者结构创造一些条件。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国内资产价格身处拐点 一线楼市价格探“美元顶”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