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美两国金融交往的角色和地位的微妙变化。记得08年以来中美金融问题的诸多讨论主要围绕美国经济与金融动向展开。由于当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且是危机的发源地,复苏迹象缓慢,因此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美国金融市场动态,其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究竟何时能够走出危机等等。
当时中国与新兴市场方面被寄予厚望,美国政府更是希望中方能够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出资美国企业,并拉动美国出口需求,而当时中国也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短期内带动国内经济反弹,而且增加了海外需求,引领新兴市场高速增长,一度成为全球复苏的中心。可以说,金融危机之时,得益于一枝独秀的经济高速增长,中方在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中也一度占据主动位置。
然而,当前中美两国双边关系在经贸领域却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回落产生了变化。如今中美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与新兴市场国家是否会陷入危机,中国政府是否有能力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等等。尽管中方反复表示对7%的增长仍有信心,但美方则表示担忧。简言之,多年之后,中美两国经济背景的反差变化使得双边金融关系出现再平衡,此时的美国似乎对中方依赖需求弱化,如对中国抛售美国国债也能淡然视之,态度与危机之时大相径庭,双边关系中更为强硬。
中美研讨会期间,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例子,巧妙地描述了中美两国所处环境的微妙变化。朱光耀提到,2008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后不久,一天中国凌晨3点多,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办公室就打来电话,提出要与中国领导人通话,通知美国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就中国如何反应做以交流。而近期,中方也曾美国时间凌晨3点多,与美方沟通。上述不为人知的例证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说明了中美两国在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协作程度之密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方在两国关系中又回到守势。
第三,对人民币汇率态度变化显著,相比于往年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操纵的指责,此次习主席访问与中美金融研讨会,关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讨论几乎只字未提。相反,对于人民币是否需要干预保持不贬值,美方认为市场有贬值压力时顺势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与前些年情形明显不同。尽管早在2012年,IMF便下调中国经常项目占GDP比重,动摇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理论基础,但回想去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轮中美战略对话,以及去年6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一届中美金融研讨会上,人民币汇率问题仍旧是美方的焦点,人民币低估论与美方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有增无减。
当下,美方对中国股市和汇市波动感到担忧,淡化了对汇率是否合理的指责,反而要求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诸多海外人士对8月11日中国央行启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缺乏了解,认为人民币存在巨大贬值压力,也有观点认为一次性贬值可以帮助中国释放贬值压力。
但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美国,便表示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今后人民币将在一个合理且平衡的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显示中方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正如笔者在上篇专栏文章《中国如何防止亚洲金融危机重演?》中所提,一次性大幅贬值的建议过于理想化。当前全球经济疲软,新兴市场国家动荡,投资者预期混乱,此时贬值并不是好时机,其不仅短期内对出口提振有限,反而会加剧恐慌,引发国内资金外逃和多国竞争性贬值,最终导致贬值幅度超出预期,资本流出重创中国经济,还有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