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

经济 sean 12057℃ 0评论

二、 中国有可能成长为超级大国

在认同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有学者和观察家对中国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中国虽然有发展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但是面临的诸多困难也是不可忽视的,能不能把这种潜力转变为现实并不确定。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女士于2007年出版《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乐观。在书中谢淑丽女士肯定了中国正在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就,但是她也认为,中国内政存在太多问题,中国未来发展存在重大变数,甚至是面临严峻挑战。她认为中国政府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局面:中国越是发达,越是繁荣,中国领导层越有一种不安全感和受威胁感。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危险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不平等、穷人医疗保障的缺失等,这正在引发群众日益增多的不满和抗议,会危及中国现政权的合法性。这种种问题的存在,使谢淑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悲观看法,认为中国很难实现向成功超级大国地位的转型。

谢淑丽女士对“中国超级大国”的看法其实也和当时的中国民众看法相似。中国零点调查公司2008年3月2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将近六成(59.8%)的国人认为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22.6%的国人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21.1%的国人表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将在20年以后;而认为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超级大国的比例仅为25.4%。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零点公司是在中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的民众乐观情绪下进行的。同年度《华盛顿季刊》也载文指出,中国缺少成为超级大国所需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对自己有利的安全优势,军事和经济的硬体实力,以及政治、社会和理论的软体实力。也就是说,就经济单项而言,中国值得期待,但是若论综合实力,中国还差得远。就像杜克大学的刘康教授在2011年所言,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认为自己是一个处于守势的、重国内的国家,而不是世界事务的推动者和驱动者,缺少明确的战略构想表明了中国的致命弱点,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这条路一定是很漫长的。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先生2013年出版了他的新书《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该书从外交、全球治理、经济、文化和安全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并最终得出结论: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中国仅仅成功地成为全球事务的参与者,而不是全球大国,仍还是一个不完全大国。沈大伟先生的这部书及其观点在中国学者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事实上,国内诸多学者对中国的超级大国说也是持谨慎态度,比如我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时殷虹教授在2012年鲜明提出,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存在变数,若要成功,还有赖于一些制度和举措的制定和实施。牛新春教授也在2013年告诫国人,中国不必急着当全球政治大国,他认为中国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非综合性大国。

三、 中国崩溃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中代表。乘着“冷战”胜利的东风,当时西方世界看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中国政治崩溃已经为时不远。但是之后中国的发展给了这种论调一记响亮的耳光,经济的突飞猛进使中国日益强大,西方世界又炮制了“中国威胁论”,宣扬日益强大的中国对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小国造成严重威胁。这一时期的中国崩溃论或威胁论,侧重的均是政治或军事层面,但是进入新千年后,西方世界日益关注起中国的经济层面,并且一再发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崩溃的论调。

刚刚进入新千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先生就发表《中国GDP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他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的经济统计数据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不相符,据此他对中国统计数字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像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那么好。之后,外界不断质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悲观,“中国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等论调被接连弹起。

2001年,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先生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该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帐糟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所谓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中国经济在2008年年举办奥运会之前就开始崩溃;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强劲冲击下,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最多只能坚持5年;而中共政权最迟将在2011年垮台。但是之后中国的发展现实证明了章家敦判断的偏颇。尽管章家敦的上述观点并没有严谨的论证作为支撑,但是《中国即将崩溃》出版后还是引起很大的轰动,美国国会甚至都为他的观点举行了听证会,该书也把西方的“中国崩溃论”推到了一个高峰。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质疑中国经济发展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2011年11月,美国金融巨头高盛向其主要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建议投资者停止对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股票继续投资,高盛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不利因素出现,中国经济前景正面临巨大挑战。2012年7月16日,德国《世界报》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出中国即将崩溃的论调; 7月21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当中国谈论改革的时候,风险上升,恐惧就会加大”的文章,认为中国的政治已经绑架了经济改革,声称即使中国领导人有改革的意向,但是也必须有担当其中风险的勇气。

2013年美国自由撰稿人詹姆斯·R·高列出版《中国危机:中国经济崩溃将如何导致全球大萧条》,该书认为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不仅面临内部极大的不稳定性,既有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且外部环境也日益恶劣,再考虑到中国并不令人乐观的政治形势,这均使得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世界诸大国需认真对待中国的倾覆。曾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美国学者迈克尔·佩蒂斯在2013年出版《避免崩溃: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了,日益增长的债务和内部混乱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务必进行有效调整,但是如果不调整的话中国的崩溃就难以避免。事实上我国一些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也十分担忧,比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江勇先生接连推出《猎杀“中国龙”?——中国经济安全透视》(2009)和《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2010)两本书,对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