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全球宗教复兴时代来了?

文化 sean 14293℃ 0评论

“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不会有国家间的和平,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不会有宗教间的和平。”在著名的天主教神学家、思想家孔汉斯(Hans Kung)的倡议下,从1993年世界宗教议会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了一场全球伦理的讨论。当时,世界主要宗教的代表,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各方面的宗教学者聚集在一起讨论,以期找寻建构全球伦理宣言的基石:如果有全球社群的出现,地球村的出现,什么样的伦理够得上是全球伦理?在1993年世界宗教议会上发表的《通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表述了这样的信念: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不会有世界的和平,共通于各精神传统的并不是对于上帝的信仰,而是对于Humanum(Humanity,人性、人道)的关注。宣言指出,在每一个宗教传统都可以找到同一个原理的不同表达:

“经历数千年,在人类许多宗教与伦理传统之中都可以找到下列原理,并不断维持下去,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用积极方式来表达‘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应该是通于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

有关“全球伦理”的倡议,获得了有识之士的应和。如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多元主义流行,它的意涵已不只限于西方,而扩展到对于世界文明的反省。在不同精神传统的激荡之下,人的心智已不可能再囿于旧的藩篱之内。全世界在一种休戚相关、祸福与共的状态中。而在资源有限、充斥了信仰和族群之间的冲突、大量毁灭性的武器的威胁之下,史威德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感,因而作出了“对话或死亡”的呼号。

全球伦理在中国的宗教学者和其他知识分子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球伦理宣言”成为几个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的主题。2001年,“中国传统伦理与世界伦理研讨会”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回应宣言提出的方针。以中国儒学为关注点,讨论以“和而不同”作为现代政治共存与文化发展的基础。另外,中国传统思想认同“有容乃大的美德”以及“宽容中和”。这些信念支持着全球和谐与国际和平所依赖的宽容精神。尽管儒家的宗教性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中国学者普遍对“全球伦理”表示乐观的关注,并相信全球伦理可以令世界避免文明冲突。特别是由孔汉斯倡导的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恰恰来自于儒家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平原则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道原则,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现代适应性。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而每个个体必然带着特定文化的固有价值,而这些价值往往是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宗教信仰的塑造。我们今天对不同宗教传统的文化认识,是地球村时代必须做的功课,所以对不同宗教价值进行文化性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宗教传统的神圣符号系统 “结合成一个民族的精神——其生活的情调、特征与素质,其道德和审美风格的模式,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他们所认为的事物真正存在方式的图景,他们最完善的秩序观”。只有在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并欣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来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中。

文/范丽珠、陈纳 原载于《文化纵横》2015年4月号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全球宗教复兴时代来了?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