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全球宗教复兴时代来了?

文化 sean 14296℃ 0评论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世俗化的实现,然而世俗化的相关理论:现代世界宗教将无栖身之地、也不再被人们需要的预言,却被宗教存在与发展的事实证明是错误的。著名宗教社会学家赵文词(Richard Madsen)最近跟我们分享了他对目前世界宗教状况的看法时,就指出了充满矛盾的宗教现象:“令世界范围内诸多知识分子惊讶的是,宗教信仰与实践并没有在高度组织性的现代世界死去,而是以很多不同方式成长和发展;同时,宗教也没有仅囿于私人领域 —- 很多宗教承担着公共的角色。有时,宗教的这种过分自我中心会导致对他者的暴力;当然宗教也会产生关爱他人的公益行为。”

在现代资本主义日益发达的今日﹐宗教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社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五十年代的美国新宗教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甚至被描述为“有神信仰的爆发”(rush hour for gods)。根据美国国务院2008年关于美国宗教自由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人口的78.4%是基督教徒(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摩门教和其他宗派)。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也出现了东正教的全面复兴。在2008年的复活节期间,普京、梅德韦杰夫都向俄罗斯的东正教居民发出了祝贺信,在信中都谈到了“回归传统”的问题。普京这样写道:复活节表明“对于我们的人民来说,父辈的传统、精神财富和理想是何等的重要。”数十年来,基督教福音主义(Evangelical Protestantism)则实现了全球性的扩张,进入到那些原本没有统一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中,引起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很多变化。

根据皮尤研究所(Pew Research Center)2012年底的报告,通过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宗教和公共生活”的研究发现,在全球69亿人口中58亿人(84%)(成人和孩子)有各自的宗教归属。在全世界约四分之三(73%)人口生活的国度中,都有某种宗教信仰的群体占其国家人口的大多数。

宗教人口

主要宗教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2010年)

人类生存的境遇与宗教在现代社会存在之可能

事实上,无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上与传统时代有多么大的差别,其生活的基本宗教情调并没有彻底失去。现代生活的社会条件并没有在本质上产生全新的人类﹐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丝毫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的宗教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照明系统驱除夜的黑暗,但并不意味着黑夜的永远消失。显然,宗教对于人类生存境遇之重要性,已经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中。人类如何面对生存环境之困,不受时代的限制:怎样应对死亡,怎样理解悲剧和英雄性格,怎样确定忠诚和责任,怎样拯救灵魂,怎样认识爱情与牺牲,怎样学会怜悯同情,怎样处理兽性与人性的矛盾,怎样平衡本能冲动与服从社会约束。比如,近年来美国一些年轻的犹太妇女致力于从传统犹太信仰中获得意义的运动。这些出身于世俗化犹太家庭的女性,认为美国社会主流的世俗价值不能为其生活提供充分依据,于是转向了犹太教的正统派。尽管该教派规定了严格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制约,但是她们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获得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很多中国人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对生活和命运理解的助益,比如天、命、缘分、报应、善等等。

在世俗主义盛行的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宗教性的仪式活动也有助于人类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种媒体上很快都出现了“天佑中华”的标题;地震后的第七天,举行了全国的默哀悼念仪式。2013年5月12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Wabash College举行了该年度的毕业典礼。这个学院号称是非宗教的大学,校园中有一个没有任何宗教符号的会堂,学校在这个会堂举行重要的仪式活动。就是这样一个非宗教性大学的毕业典礼,是以向神祈福(invocation)开始,以向神谢恩(benediction)结束。

在各种文化中,宗教信仰和实践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框架和自我定义的标准,宗教仪式与世俗世界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有时已经内化为一体。当然,由于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密切的关联性,使得个人的宗教选择既出于信仰自由,同时又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有时则难免出现超出私人领域冲击公共规制的现象。这就是吉尔茨(Clifford Geertz)所揭示的,宗教传统在今天不仅依然具有为民众提供终极价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变得“不再是个人的问题、不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一个集体的、甚或是政治的问题。”这就意味着,现代社会的世俗主义在某些时候会与个人的宗教偏好产生冲突。

近年来,不断出现私人宗教行为与官方规定冲突的案例。土耳其是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禁止女学生在校园内戴传统的面纱,而某些年轻女性以戴头巾来表达其对伊斯兰教信仰的忠诚,引发了全国性的争论。直到2008年6月,土耳其立法机构大国民议会裁决在国内的大学佩带面纱违反宪法规定的世俗化原则。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法国,2011年法国推出一项法律,禁止在公共场合佩戴穆斯林面纱。然而,还是有一些穆斯林的妇女坚持戴面纱上街。2013年7月18日,在巴黎郊区特拉佩斯的警察要求对一名戴面纱的穆斯林妇女进行身份检查后,引发了该地连续两晚发生骚乱,造成数十辆汽车被毁,一名14岁的少年受伤,至少10人被捕。

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惑。于是,出现了针对现代化的反抗运动,以抵制那些他们所面临的不断扩张的现代(西方)文化。在反现代化的浪潮中,带有宗教色彩的“原教旨主义”扩展到世界范围,其反社会的特征使其不合作性和不包容性表现得非常突出,那种源于人类动物性本能的暴力性格透过某些宗教组织和信仰的坚守得以呈现于世人面前。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宗教保守派都是原教旨主义;并非所有的原教旨主义者都是宗教信徒;并非所有的原教旨主义的信徒都支持恐怖主义;并非所有的军事恐怖主义者都受到来自宗教信仰的驱动。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全球宗教复兴时代来了?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