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18世纪初传教士眼中的大清帝国

文化 sean 20096℃ 0评论

关于各种宗教的谈话讲完以后,皇帝忽然问教皇派来的人来了没有?在场的圣衣会神父马上回答:“来了。”停了一会儿皇帝说:“朕乃中国皇帝。世界上大小国家都派遣使臣来朝觐。教皇派来之人也是小国使臣。谁也不可吓唬他们,训诫他们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拘束。朕自有办法开导他们。如果教皇觉得朕的话不中听,朕也不会介意。如果他们心存恐惧,不敢自由地说出他们来此的使命,那么他们回去以后怎样向教皇复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臣是诚实的,他就向自己的君王老实承认他没有能完成使命,没有办到该办的事。但如果使臣不忠诚老实,他就会编造一套话来搪塞过去。你们虽是欧洲人,但也是我的臣民。如果朕派遣你们去办事,你们胆敢编造不实的报告来欺骗朕吗?因此你们还是不要害怕,也别因为你们害怕,引起(这两名使者)他们更大的恐惧。巴多明插话说:“现在我们不害怕了。”我们又一起叩了头。皇上说:“天快黑了,你们还要进城。你们请回吧!”

当我们走出了皇宫的外宫门、太监们又把我们叫回去,让我们拿皇帝赐给我们每个人的哈密瓜。我们跪着受了礼,又在太监面前磕了三个头谢恩,每人拿着自己的哈密瓜出宫。我们径直往十三亲王的王府,请那儿的一位太监转告亲王一切顺利,感谢王爷协助安排了这次召见。亲王也通过同一位太监回我们一封感谢信,信中说,他牙疼,而且天色已晚,不能接见我们了。

第二天(10月25日)礼部禀告皇帝,教皇派来两位使者带来两封信件和礼品。皇帝命将两份信件交军机处间并翻译出来。翻译用了几天时间,在这几天中这两位使者在礼部学习皇帝隆重召见时的礼仪,他们每天的膳食也都是按规定配制烹调的。

10月30日教皇的两份信件的译文呈交给亲王,同时报告亲王说他们二人也乐意留下为皇帝陛下服务。亲王巧妙地拒绝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从遥远的国度带来贡品的正式使者不回去,不给教皇带去皇帝的回礼,这既不利于中国的尊严,也有损于教皇的脸面。

11月7日圣衣会的两位神父第一次在皇宫受到皇帝正式召见,由德里格和巴多明担任翻译。召见时皇帝只问了问教皇的身体健康和年岁。照此处惯例为他们设宴并三次为他们上满族奶茶。值得注意——还是可笑——的是:当巴多明在教他们怎么叩头时说:“跪下”——“弯身”——“起来”等等,这时德里格先生出来纠正他:说他应该说“弯下身”,而不该说“弯身”。

11月14日北京的邸报上发表了皇帝对教皇的第一封信件的复信,复信的拉丁文译本按照皇帝的旨意由上述两名译员负责翻译,拉丁文译文应与汉文和满文本同时在报上发表。这封圣谕我私下(经与中国学者商讨)将之逐字逐句准确译出,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致函暂居意大利王国的教皇:

接你的来信及你送我的贵国礼品,朕看到你一片诚意,现已逝的先帝君临世界各国之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先帝驾崩之后:全朝大臣和国内外臣民无不悲痛欲绝追念先帝。朕自登基以来,心继承先帝功业。教皇在来信中感谢先帝的恩宠,为我的福祉祈祷。来信词真意诚,令人信服,崇敬之意溢于言表,朕―读再读,心中甚悦。

对从远方来华的贵国使臣朕礼仪有加,盛宴接待。

至于客居中国的欧洲人之事,朕乃对一切事物一视同仁之皇帝,经常训诫他们行为谨慎,谦逊安静。他们如能恪守我国法律,不作奸犯科,则肯定会蒙受朕之恩宠与保护。

贵国使臣即将返国,朕十分乐意写此复信并赐丝绸60匹,金线纹绣锦缎40匹,以表朕对你的崇敬之忱,敬请笑纳。特此复函。”

对于教皇的第二封信件要求释放德里格和现在广州的毕天祥和季佑康事,皇帝另写信答复的。信中称:德里格案已经皇帝审查,明他向罗马教皇寄送不实材料,向先皇(康熙)报告臆造情况,但因他是海外来华之人从轻发落,只拘捕入狱。新帝登位大赦天下之际,已将之与其他未判死刑的犯人一道释放,恢复自由。

至于在广州的两人,在大赦时广州官吏未向皇帝禀报。现拟审理此案将二人释放,不必由教皇提出书面请求。信中称皇帝已令有关部门释放此二人。

最后除上述赐赠的绸缎外,这一谕旨又赠16种各类礼品(总价值数千金币),皇帝看了这些礼品,颇为欣赏。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18世纪初传教士眼中的大清帝国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