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越南对外经济和军备的依赖性
从经济发展上看,越南至今仍无法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越南海关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27.6亿美元。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经济及政策研究中心的中国经济研究员范西成曾表示,越南摆脱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还为时尚早。另外,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越南本地生产所需材料中高达60%要从中国进口。越南工程、冶金、纺织、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机械设备都主要依赖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工业产品价值近65亿美元。
如今在两国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越南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方面积极开拓和发展新市场、提高国内产品的地位和威信、取代进口产品,以寻求应对中国经济制裁的措施;另一方面越南积极加入美日等国的经济圈。不管是作为美国主导的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的成员国,还是作为日本主导的CPTPP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的成员国,越南一直是受益最大的东南亚国家。基于遏制中国在东盟影响力的出发点,美国和日本都会出让一部分经济利益给越南。由于越南经济体量小,越美贸易逆差颇为显著,但是双方在战略上都有共同对抗中国的需要,美国一定会从经济上扶持一个能够制衡中国的东盟国家,而目前唯有越南最合适。
众所周知,越南是2017年APEC峰会的东道国。虽然越南目前只是东盟十国的第 6 大经济体,但它之前数年都是东南亚地区发展得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越南2016年的 GDP 总值达 2030 亿美元,最近公布的本年第三季 GDP 增长更高达 7.46%,成为区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APEC越南峰会期间,东南亚各国期望越南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从这一点看,越南在提高东盟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越南在亚太地区利益与美国利益的博弈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从军事战略上看,越南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薄弱,不能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基本上是通过军购的方式发展军事力量,而且所购得的军事装备大多比较落后。一旦美国对越南正式提供军援,这无疑将增加越南在南海博弈中与中国对抗的筹码。事实上,美国也曾向越南提出了一个以“主权换武器”为核心的军援方案,其中的一条条款就包括租借金兰湾。美国这一举措无异于把当今的越南变成第二个“南越政权”。尽管这是越南当局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但是迫于经济拮据,越南很可能会选择牺牲自身的主权利益来换取美国对其在南海博弈上的支持,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从这两点分析来看,虽然越南目前仍不敢公开与中国为敌,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南会与美国越走越近。
6. “印太”战略的目的及其影响
从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所采取的“远交近攻”外交策略可知,“远交”是因为距离较远的地方的力量是潜在的、战略性的同盟或宿敌,“近攻”是因为敌国就在自己的眼前。笔者认为,这就是越南之所以采取“远交近攻”战略的主要原因所在,极有可能为越南将来加入“印太”同盟埋下伏笔,尽管这与中国提出的“以邻为友”的外交策略背道而驰。
对于美国来说,控制世界战略要道,确保其安全和行动自由是美国最根本的国家核心利益。必须指出的是,美国与过去的帝国主义列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通过殖民手段来获取海外利益,而是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从而获得了对全球利益前所未有的掌控能力。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来说,“亚太”和“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崛起。鉴于中国在“印太”地区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美国也正在逐步调整全球战略部署,把其原有的战略版图延伸至印度洋,即印度洋—太平洋—亚洲。美国拟借助“印太”战略来抬升印度的地位,而印度也需要美国为其加油助威,以解决面对中国信心不足的问题。
但是若要使印度也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越南的立场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制约“印太”战略的影响力,而且也是“印太”战略成败的关键。越南所具有的地缘优势恰好可以弥补“印太”战略在南海方向上的缺口,使“印太”战略版图连成一个整体。
换言之,没有越南的加入,“印太”战略将变成地缘政治的乌托邦。但是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越南不会冒险与多于两个地区的大国同时陷入外交危机。笔者认为,美国不会放弃对南海控制权的诉求,会继续抓紧改善与越南的关系。如果中越关系持续恶化,越南极有可能选择与美、日、印、澳四国深化军事合作,甚至正式结盟。倘若美越关系持续不明朗,美国也有可能会破釜沉舟,不惜重金收买越南,以达到制衡中国、控制南海的目的。
总而言之,“印太”战略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带有冷战思维的对外战略的新构想。美国企图将域内国家的利益工具化,试图平衡或抵消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必将会影响到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以及区域的战略稳定,这与全球化大潮中经济一体化、文化包容化、政治多元化、利益共享化等时代诉求背道而驰。
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利用“一带一路”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提供新动能,符合当前我国“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的大国战略协同理念,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印太”战略的最佳途径。中国应当继续以主动的建设性姿态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沟通,建立安全互信。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亚洲安全体系的构建,而且有利于缝合目前亚洲安全区块化和碎片化的现状。
文/曾辉 来源:IPP评论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不能低估越南加入“印太同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