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俄罗斯、法国的战略导弹性能代表了世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发展中呈现出灵活配置、突出实战、增强突防能力、实战性和通用性等发展态势。
积极追求战略导弹的灵活和多用途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国外战略导弹的设计更重视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突出战略导弹的灵活部署、应用和多用途性。
美国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的设计寿命超过50年,提出了该系统应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经济可负担性,以及集成新技术、适应灵活的部署战略、与其它战略平台通用化等能力。为实现这些要求,美国确定使用“模块化系统结构”,并将模块化视为陆基战略威慑系统各结构层级的重要特征。目前,俄罗斯陆基战略导弹的主力型号白杨-M和亚尔斯导弹,以及新型潜射布拉瓦导弹之间也具有一定技术通用性,布拉瓦导弹30%左右的部件和战斗部与亚尔斯导弹可实现通用。即将部署的边界导弹是在亚尔斯导弹基础上开发的,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改进了导弹弹头部分,增加了弹头和诱饵数量,而推进系统等部件则可以通用。
重点提升战略导弹的突防和生存能力
随着导弹防御系统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和部署范围的扩展,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面临重大挑战。俄罗斯的边界导弹采用全导式多弹头技术,每个弹头都带有制导与推进系统,可在飞行中改变弹道,实现突防。在研的萨尔马特液体重型导弹具有强大动力,可采取向南发射方式,即绕过北半球美国部署的反导系统打击目标。同时,还为该导弹战斗部创新性地设计了气溶胶装置,可在预定时刻释放气溶胶物质,包裹弹头,阻碍敌方对核弹头的探测与拦截。
在部署方式上,俄罗斯采取井基与公路机动、铁路机动、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部署相结合途径,充分发挥固定与机动部署的优势,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应对可预见的新威胁。
重视强化战略导弹的实战化能力
战略核导弹作为一种战略威慑力量,自二战以来从未实际使用过。然而,美俄等国一直高度重视提升和检验战略导弹的实战能力。美国曾研究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携带常规弹头装备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可行性。俄罗斯蓝天导弹的设计部门马克耶夫设计局曾透露,该导弹可携带多枚常规导弹。俄官方还表示,在研的萨尔马特液体导弹可携带10个以上常规弹头打击目标。俄罗斯几乎每年都通过大规模战略核军演检验战略导弹接受指令、快速发射的战备能力。
同时,美俄还将作战指控系统的建设作为增强战略导弹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美国针对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提出必须研制新型指控系统的要求,并要求新系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降低寿命周期成本,并满足严格的核安控和网络安全需求。近年来,俄战略火箭兵正积极推进列装第 4 代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以数字作战信号传输系统为基础,结构紧凑,隐形通信,可直接、独立地把命令传达到发射装置,可靠性达到0.999,可控制俄现有及新一代导弹武器系统。
持续改进战略导弹分系统性能
美法等国持续对战略导弹进行现代化改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分系统性能,以此提升导弹的总体性能。目前,美国仍在对民兵-3 推进系统、制导系统、末段助推和再入等系统进行改进。三叉戟-2 导弹 Mk6 延寿型制导系统将采用干涉式光纤陀螺仪替代动力调谐陀螺仪,以新型固态制导技术替换目前的机械制导,提高制导精度,降低成本。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也将采用名为先进惯性测量组合的固态制导系统,主要包括战略振梁式加速度计和战略光纤陀螺仪两种固态制导器件。同时,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将采用新的推进系统,美国正在进行技术准备。法国正在为 M51.2 研制TNO新型弹头,提升弹头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
稳步加强战略核武器基础设施建设
各国在持续提升战略导弹系统总体性能的同时,还高度重视战略导弹武器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正在对核武器生产综合设施进行现代化改进。美国核安全管理局已经更新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支撑核武器库存的设计、制造、认证、维护和评估等相关能力。美国核安全管理局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新的钚设施,并计划建设新的铀处理设施。美国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对其进行适当翻新,以确保该设施的状态与生存能力。改进后的设施将能兼容现役民兵-3系统和未来陆基战略威慑系统。法国在更新核武库的同时,在试验设施的建造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专门为M51导弹研制兴建了大型试验设施,分别在南部土伦海军基地、诺曼底、波尔多附近建设水下试验台、专用水池、新型导弹试验台等设施。同时,还对法国西南部斯卡洛斯的法国导弹试验和发射中心( CELM) 弹道发射基地进行了彻底的整修和翻新,以进行M-51整弹飞行试验。
传统“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将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各国战略导弹的数量规模将逐渐精简,导弹性能和应用可靠性、灵活性将不断提升。
文/夏薇、刘畅 原载于《飞航导弹》2016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国外战略导弹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