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海军及陆战队兵力轮转与管理

军事 rock 27384℃ 0评论

 航母大修

【导读】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不但规范着美国海军及陆战队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整体节奏,还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美国海军及陆战队提供任务兵力的规模和效能。本文通过对美海军及陆战队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期望对“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体制下,海军及陆战队兵力建设与运用的领导管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美军各军种的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不但较为合理的切分了战区和军种的指挥和管理职能,尽可能使作战部队免于面临因“令出多头”而引起的内耗和紊乱;并且美军各军种的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均采用任务需求牵引的模式,即依据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等顶层战略明确的使命和任务,确定各军种兵力的总体规模、关键性能力和部队轮转的节奏等,这将使各军种兵力生成和运用的战略指向性进一步得到增强;美军各军种的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还有助于实现部队整体运转的“张弛有度”,既可为资源整合提供清晰的节拍,又可为人员自身发展提供明确的预期,切实增强了美军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美海军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航空母舰打击群1为核心的军事力量轮转机制。经过数十年的演变,这一机制已逐步从基于工程维修调整为基于任务牵引,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海军管理与运用的整体效益。同时,作为美国海军部统一领导下的海军陆战队,由于在力量运用上对海军存在着相当的依赖性,对其兵力轮转与管理系统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美国海军的工程使用周期与增量维修计划

军事任务需求、战备水平、舰艇规模、造舰速度、维修和改造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着美国海军军事能力建设与运用的实际。二战后,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用兵需求,美国海军各类大型武器平台的轮转,包括维修、训练和部署等具体时节的选择,主要是考虑装备自身使用的疲劳程度和升级改造的需要,也就是普遍采用了“基于工程维修”的兵力轮转模式。越战结束后,由于面临老旧装备在战争中过度使用和新装备陆续服役的现实,美海军着手对其舰船维修策略进行了调整。1984年10月,美海军发布了作战部长指示第4700.7G号《舰船维修:政策与程序》(OPNAVINST 4700.7G),提出将以“分阶段维修策略”逐步替代“定期大修策略”2,作为绝大多数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3的维修策略。

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基于分阶段维修策略的工程使用周期(Engineered Operating Cycle,EOC)是以18个月的可使用期为间隔,根据需要分别插入3个月的选择性有限维修(Selected Restricted Availability,SRA)、5.5个月的选择性有限船坞维修(Dry-docking Selected Restricted Availability,DSRA)、18或24个月的复合大修(Complex Overhaul,COH),以及在寿命中期时长36个月的换料复合大修(Refuelingand Complex Overhaul,RCOH)。其中,每18个月的可使用期中都有6个月的任务部署期。

对传统的工程使用周期而言,除了寿命中期的换料复合大修外,每隔7-8年就有一次耗时2年左右的复合大修,这不但会引起工厂工人和资金需求的阶段性震荡,更重要的是,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在航母重新投入使用后,舰员很难在短期内将航母的战斗力提升至较高水平。鉴于此,1994年,美海军在引入了增量维修计划(Incremental Maintenance Program,IMP),其基本形式是保持航母18个月的可使用期不变,取消复合大修,并将其维修任务分散到时长较短的各维修阶段进行。同样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约52年的服役期被以中期换料复合大修为界分成时间大致相同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大体包含12个时长为18个月的可使用期,以及3-4个类似的循环维修周期。每个循环维修周期由两次计划增量维修(Planned Incremental Availability,PIA)和一次计划增量船坞维修(Docking Planned Incremental Availability,DPIA)组成,中间则是18个月的可使用期。在首个维修周期,计划增量维修和计划增量船坞维修的时长分别为6和10.5月,考虑到服役越久,维修需求就会越多的实际,靠后维修周期中的PIA与DPIA所消耗的工人小时数会阶梯递增15%4。

使用与维护

图1 “尼米兹”级航母的工程使用周期与增量维修计划

此外,在国外长期部署,主要是指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航母,与部署在美国本土的航母维修策略则有较大不同。为了使其获得更长的使用期,原则上在每年的1-4月对部署在日本的航母进行维护,其它月份则正常参与训练、演习,或执行其它前沿威慑及非战争军事任务。

美国海军的舰队反应计划

为应对日益离散化、突发性的威胁,在2001年《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报告》中,美军就提出要调整全球兵力部署态势,重点是要增强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部署能力。相应的,2003年7月,在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直接推动下,美海军正式推出了“舰队反应计划”(Fleet Response Plan,FRP)。此前,除一艘在日本部署的航母外,美海军有能力在全球热点地区随时保持2艘航母及配套舰艇的部署水平,依新计划,美海军将有能力在30天内向热点地区部署6艘航母,并在90天内还可以增派2艘航母5参与部署。

具体而言,“舰队反应计划”为航母确定了27个月的轮转周期,表面上看FRP的周期仅比IMP的18+6个月增加了3个月,但其主导理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将“基于工程维修”的轮转模式调整成了“基于能力、任务驱动”的模式,提升了航母及其配套舰艇的总体战备水平。如图所示,FRP轮转周期分为5个阶段:

航母舰队反应计划

图2 航空母舰的舰队反应计划周期

第一阶段是为7个月的维修期/单舰训练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阶段将不单纯用于维修,而是要兼顾舰员,包括飞行人员的基础性训练。确保在维修结束后,舰员就能具备安全操纵舰艇及担负相应战位值班的能力。此外,维修期中还包括为期25天的航行训练期,这时要求舰载机联队上舰同步参与训练。此时由于航母处于较低训练水平,因此属于不可部署期。这一阶段结束后,航母将进入了“海上安全激增(Maritime Security Surge,MSS)”可用状态,即可在平均45天,最长不超过90天内实施部署。

第二阶段为5个月的合成训练期。合成训练的目的是将整个航母打击群通过训练捏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将组织完成航母与其它水面舰艇、攻击性核潜艇、补给舰和舰载机部队等的集成化训练。合成训练完成的标志是进行为期18天左右的“编队合成演习”(Composite Training UnitExercise,COMPTUEX),该演习由航母编队司令官指挥,演练内容将覆盖编队的所有主要作战职能。当合成训练期结束后,航母打击群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进入“重大作战行动-激增(Major Combat Operations-Surge,MCO-S)” 可用状态,即可在平均15天,最长不超过30天内实施部署。

第三阶段为6个月的高级训练期。高级训练的任务针对性更强,完成的标志是为期21天左右的“联合特遣部队演习”(Joint Task ForceExercise,JTFEX),主要以将要部署时的任务背景为直接依据进行的综合性演练。演习完成后,航母打击群将具备实际任务部署能力,进入了“重大作战行动-准备(Major Combat Operations-Ready,MCO-R)”可用状态,意味着随时可转入为期6个月的部署期。

第四阶段为6个月的部署期。即根据作战司令部的任务需求,航母打击群将进行实际部署,部署完成后将返回母港。

第五阶段为3个月的维持期。航母打击群在部署后并不会直接转入维修期,而是保持“重大作战行动-准备(MCO-R)”可用状态,继续进行3个月的维持性训练,以执行可能出现的临时性任务。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海军及陆战队兵力轮转与管理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