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崛起的诱惑:美国“精彩小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军事 rock 11684℃ 2评论

建立在可接受代价之上的军事荣耀:除了海军上校马汉看到自己的海权理论得到验证,许多军中英雄涌现在这场简短战事的零星战斗中。例如在这场持续了10周、战斗中损失了不到400名美国人的战争中,颁发了110枚荣誉勋章(美国最高军事荣誉)。授勋数量和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数量差不多(119枚),尽管后者在战斗中损失的人数是前者的139倍之多(5.3万多人) 。美西战争中出现的主要军事传奇人物是“莽骑兵”泰迪(译注:西奥多的昵称)·罗斯福,当时只是一区区上校,后来当选为人口最多的纽约州的州长之职,继而担任美国副总统,最终登上总统宝座。

选择弱势对手的智慧:如果美国真的想和当时主要的殖民强国开战,它就会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之中选择对手。然而它选中了西班牙,一个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西班牙无力保护自己在西半球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美国做出这个选择的关键是保持冲突的短期性,以及相对低的成本和伤亡。

煽动国内新闻报道的作用:在战前数年,大发行量的报纸开始出现在美国主要城市,激烈争夺读者。对西班牙“暴行”的报道(一些是真的,一些是古巴活跃分子杜撰的)为媒体巨头的崛起提供了素才,这些媒体巨头为战争的准备和开战对素才进行了耸人听闻的处理,从而为其赢得了“黄色新闻”的贬义标签。

“血衣煽动”:美国历史上政客们常用“血衣煽动”(援引政治或军事上的死难者)的方式批评对手。美西战争的预备阶段,美国军舰缅因号因未知原因在古巴港口的沉没成为一件标志性的“血衣”,鹰派人物藉此极力要求宣战。“牢记缅因号”成为战时美国主要的口号。

由此产生的战利品与负担: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被美国永久控制,古巴则被美国临时控制。加勒比海此后被认为是“美国的内湖”,这种战略态势持续至今,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几乎引发一场核战争。美西战争也开启了整个20世纪美国频繁军事干预拉丁美洲的历史模式。一个更直接的负担是在接手政治动荡的菲律宾后,美国被拉进了15年的平叛作战,战斗伤亡人数是美西战争的3倍。

争得“一席之地”:这场战争使美国立刻成为全球话题和地区战争中的一方势力。西奥多·罗斯福随后就任总统,奠定了时至今日美国总统作为活动家、主导外交政策的模式。例如,西奥多·罗斯福因为帮助调停1904-05年间的日俄战争,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在任美国总统。这是美国第一次引人注目地参与到他国战争中。

美国长期大战略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推行的促进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大战略——当下称之为全球化——始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念。这个面向中国的政策在美国从西班牙手中赢得菲律宾后变得切实可行。所以从很多方面,美西战争催生了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的现代视野。这个视野偶然地在西奥多·罗斯福任期内得到宣传,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富兰克林·罗斯福留下的全球战略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表达。

文/托马斯·巴尼特博士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崛起的诱惑:美国“精彩小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喜欢 (8)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先挑软柿子捏
    匿名2016-11-16 12:55 回复
    • 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呢
      匿名2016-12-09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