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近代康藏青藏之界划问题与英国“大西藏”的战略企图

文化 sean 14532℃ 0评论

昌都、江达和德格。昌都“为西藏门户,界通川滇”[4](P.235),因此划入西藏还是西康成为争议重点,《蜀报》强调“今日不欲固边保藏则已,苟欲固边保藏,非急将察木多划并入川,实别无良策”[12](P.103)。江达位于金沙江西岸的昌都东北部,原系德格土司领地,1909年划归四川邓科府。同赵尔丰、尹昌衡一样,黄慕松也主张康藏以江达为界,认为按清制“江达以东为康,以西为藏”[10](P.104)。华企云赞同说:“宣统二年,边军征藏时,已直抵江达,故严格言之,今日康藏之界限,实以江达为鸿沟矣。”[11](P.120)德格位于金沙江东岸,“居西康之北,与俄洛、色达两地接壤。”1909年,清政府废除德格土司,设置德化州。黄慕松认为德格以西区域是康藏划界的中心问题之一,这片区域“原属川边,亦系康地,康藏分界极为分明”[10](P.104)。

南线的讨论较简单,自西向东依次为:巴塘,位于金沙江东岸,“在里塘之南(应为西)五百余里”[4](P.233)。巴塘所属巴木塘,即三莽里之一,通称上莽里,刘曼卿称之为“内地与西藏间分野”[13](P.46)。里塘,“在打箭炉之西六百余里”,“昔隶青海部落”,“为西藏要地。”打箭炉,《卫藏通志》称其“为中华之极西,西域之极东”。[5](P.231、230)

青藏边界划分的讨论也颇为热烈,热点地区如下:

当拉岭。西藏称当拉岭为当•沙买拉山,“乃唐古拉(当拉)山脉之统称。”朱绣所著《海藏纪行》称当拉岭“为青海玉树与三十九族之界山”,“当拉岭之西,有大山蜿蜒,屏障于玉树西南境者,番名奢午拉[山],地图所谓唐古拉大山是也。本昆仑之南干,与哈喇昆仑并行,为后藏、新疆之界线。东迤入前藏,与青海分界,横贯于中坝、格吉、拉休[秀]、迭达诸族之间,崇山峻岭,千岩沟壑。入川边东南,迤于金沙江之西,澜沧江之东,至云南境,为云岭山脉,即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也。”[14](P.142,114-115)按此,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然后折向东南到横断山脉,是新藏、青藏、滇藏的分界线。

玉树二十五族。位于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朱绣认为,此处“面积南北八百余里,东西二千余里。商业繁盛,人民众多,为青海南部精化荟萃之所。清雍正三年,划归青海办事大臣治理,会盟贡马,经数百年。民国三年,裁撤青海办事长官,归甘边宁海镇守使管辖,旋设玉树治理员,治理民刑、开垦事宜,又设玉防司令部于结古,沿边驻兵,商旅往来,不啻内地”[14](P.49)。言下之意,属于青海的行政范围。

三十九族。《海藏纪行》记载说:“三十九族本土[吐]番[蕃]之支裔,与玉树二十五族同种,居黑水之上游,西至沙克河为界,东北与当•沙买拉[山]毗连。昔为青海蒙古降服,自清初削平罗卜藏丹津乱后,渐次招抚,雍正九年,暂归驻藏大臣管辖,载在贡马之列,后由理藩院奏派夷情部[郎]管理征收、民刑事宜。”[14](P.117)即是说,虽然三十九族一度归驻藏大臣管辖,但只是暂时的,无论是地理位置上还是历史上均应划入青海行政区。

在讨论中,时人逐渐对康藏行政区域及界线有了清楚认识。一般认为西藏东界西康江达,南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西界克什米尔,北界新疆,东北是青海,“东西相距二千一百里,南北一千四百里,面积二百五十万方里,人口约六百万”[15](P.11)。至于西康,黄慕松认为“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计三千余里;南与云南之维西、中甸两厅相接壤,北蝓俄洛、色达两地与甘肃交界,计四千余里”[10](P.46-47)。华企云指出:“昔之康,乃今昌都地方……至于今日所称之‘康’,则实指逊清季川边务大臣所经营之川边而言,其地域则南接云南,北连青海,东起泸定,西迄丹达山。”[11](P.119)两人均认为西康西界丹达山,但在东界四川这点上,华企云认为是泸定非康定。不过,有人认为康藏应以金沙江为界,“因为两军隔江相恃之故!”[16](P.6)

二、“大西藏”与“大西藏国”:英国分裂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企图

既然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康藏界线无争执之必要,只需根据主权行使的方便来划即可。但是随着英国发动侵藏战争,如何巩固西藏边境摆在中国政府的面前。清政府认为,稳藏必先治康,治康须以西康为行政区域。赵尔丰担任川滇边务大臣兼驻藏大臣,与其兄、四川总督赵尔巽合作,推行改土归流。西康共有土司380余处,改土归流后已设县治41县。1908年,赵尔丰以德格发生动乱进兵征伐,将德格纳入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1909年,赵尔丰进至察木多,“实行以武力改革各地政制,确立西康行省之基础。”[17](P.38)他担任四川总督后,代理川滇边务大臣的傅嵩炼奏请设置西康省,其行政区域为:“东至打箭炉(康定)起,西至丹达山止,计三千余里。南与云南之维西、中旬两厅接壤,北越俄洛色达野番与甘肃交界,亦四千余里。其西南隅过杂(察瑜)外,经野番境数日程,即为英属。西北隅毗连西宁……东南隅抵四川宁远(西昌)所属各州县境;东北隅乃四川、甘肃之交。”[18](P.1)赵尔丰赞同,英人黎吉生宣称:“赵尔丰提出了一个建立西康省的计划,它包括四川的一部分和西藏伸张到工布江达广大地区,距离拉萨不多六十英里的地方。这个建议绝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就西藏所属的领土来说,也绝不能见诸实行。但是赵尔丰流产的蓝图,可以在这个世纪出版的中国地图中看到;许多英国地图也接受了中国的这种虚构的绘图法,画有同样的界线。”[19](P.86)这一方面说明英国政府密切注意西康建省,一方面说明它实际上看到并承认上述青、康、藏的行政区域范围。

吐蕃强盛时,一度覆盖除今天西藏以外,还包括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和青、甘、川、滇四省藏族人民居住地区,英国一“驻中国之藏边领事”概括说:“当其最盛之日,国境所辖,除西藏本部而外,如尼泊尔、不丹、上缅甸、土耳其斯坦及中国之西部,均属之。”[20](P.6)然而,英人所称“Tibet”一词“总是倾向于与整个藏族聚居区对应”[8],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西藏”,但它并不包括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却将川、青、甘、新等省藏族居住地区包括在内。英国政府在一份备忘录中宣称:

西藏是一个“地理单位”,包括以西藏著称的全部地理区域。它位于昆仑山脉之南,并延伸至处于中国政府和中国行省本身直接管辖下的柴达木附近地带的北面和东面;此外,上柴达木和拉脊山西部也属于西藏领土。[21](P.485-486)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近代康藏青藏之界划问题与英国“大西藏”的战略企图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