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义和团的“神”是什么?

文化 alvin 15531℃ 1评论

4 义和团的知识结构

解玺璋:

我觉得,义和团跟历史上出来闹事的造反派都不一样,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没有文人的加入,可能闹得太凶了,文人不好意思加入了,有损自己的形象。你看历史上黄巢本身就是秀才,没考中就造反了,后来的洪秀全也是读书人,科举的路走不通也选择了造反。这些人胡思乱想也想不到义和团这种程度,他会有一定的底线,因为他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决定他的想象力,你有什么样的知识准备,你的想象力就可能会延伸到什么地方去。义和团的这个知识背景,说他们读过《三国演义》都是高抬他们了,他们是听书听来的,看戏看来的,他们没有阅读能力,所以,他们也没什么心计或心机。包括打西什库也好,打东交民巷也好,他们没有策略,就是起着哄往上冲,它是这么一个盲动的群体。就像李自成,如果没有牛金星后来的加入,也不会这么快成事,他背后有一个读书人,前边有一个造反的,容易成事,这是一个模式。

义和团的知识结构就是刚才说的看戏、听书,坐在炕头上神侃,你传我,我传你,他们所能接受的都是从戏曲和小说中来的。清代流行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是咱们现在所谓四大名著,有三本在里边,《红楼梦》就没有吧,没有请贾宝玉的吧,他们就不读这个,不在他们那个知识范围里边。刚才说到的《封神榜》、《东周列国》、《大八义》、《小八义》、《三侠五义》、《施公传》等等,他看的听的就是这些东西。中国的戏曲在元代以前就有剧本,元代以前的不大容易看到了,我们能够看到的绝大部分戏曲作品全是这些题材,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代,他们所想象的这个各路神仙也都在这里边,你让他想别的他也想不出来,他们是很随意的编成顺口溜了。而且他们确实相信这个东西,他们认为人跟神是可以沟通的,这个书有一个细节我特别有感触,我们现在还有这样的行为, 要分辨好人坏人就烧那个黄表纸,烟往上走就认为是好人,不冒烟就不是好人,这个观念在今天的农村,包括很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的人还有,今天老百姓里面还有很多人其实是有这种观念的,认为他跟这些人冥冥当中是可以沟通的,而且这些行为都是有暗示作用的。

从正面讲,中国老百姓的行为道德也来自这些东西,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观念基本上也是从小说和戏曲当中来的。到了义和团的时候,没有文人在里边掺和的话,是很难把它变成这么一个庞大群体的核心思想的,那它只能是像现在我们看到它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个混乱的状态,你甚至很难找到最大的领导人是谁,像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这里顶多有个大师兄、二师兄,而且很多大师兄,他就是一个小团体,有的多点三四百人,有的十几个、二十几个。它是受民间文化的支撑,所以也根深蒂固,虽然义和团运动没有了,当然现在也不可能再出现这么一个,但是它的根子还在这个民族文化里边,中国文化里边还有这部分东西,说老实话,它会用各种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根子的问题不解决,中国自然需要二次启蒙,三次启蒙,我觉得,现在还属于开民智的阶段,还没有走出百年来的这个困局。

梁启超为什么提出新民,他也是1900年以后才提出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戊戌变法失败在民智未开,老百姓没有跟着你走,光是上面几个人闹腾不管用,顶层设计再好,下面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人呼应,所以它不管用。这个特别是后来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他看出来了,中国老百姓就是这么一水平,所以需要开民智,需要新民,对中国人这样一个散乱的群体进行国民教育,变成国民,变成公民,慢慢的才能让中国走上正轨,改革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没有这个基础,改革都是飘在上面的。我觉得这个也是义和团运动给予梁启超的启发,至少给他一种刺激。所以我想,如果从中国民间的神的系统来说,它还真像止庵说的这样,研究义和团很难系统的去研究,不管是多神还是一神,它都没有关系,它是另外一种东西,虽然叫神,但不是那种神学性质上的神,它是一种民间信仰的混搭。

5 义和团运动中的“明白人”

止庵:

刚才解老师说的这个,我接着说一点,义和团必须得是一个举国都相信的事,它才能成为事,如果只是一帮人在这做法,这个不能成事。那怎么能成为一个举国的事情呢,有启发意义的正是这个地方。首先义和团在北京有两个战场,一个在西什库,一个在东交民巷,后来被杀害的“五大臣”之一,太常寺卿袁昶始终不相信义和团的事,他在一份奏折里说,他到东交民巷一看,满地都是死尸,所以知道这不可信。可是当时的大学士徐桐,号称理学大师,就住在东郊民巷,每天他都能看见,但就是视而不见。当时表面上参与者没有文化人,但是确实有很多文化人追捧义和团。徐桐号称理学大师,他就认为这都是真的,有人说假的他跟你急。还有一个一介草民,算是民间知识分子, 刚有义和团刚他也觉得刀枪不入不能相信,后来他给朝廷上书说他这是真的,因为大家都说是真的。

义和团其实不完全是一帮人在干实事,有很多事是发生在传闻里边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个城市里,其实走过去看一眼,也没有多远,但就是没人去看,大家都在那里讹传。看当时记载,都是你告诉我那冒烟了,西什库或东交民巷已经打下来了,天下太平了,然后过两天又写好像没打下来。当时传闻到什么程度呢,教会有附属医院,医院有标本,当时有人写不能容忍把我们中国人弄成这样泡在这里。其中有一个说那里有整筐的小孩的眼珠,觉得悲愤莫名。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荔枝,北京当时广东荔枝不多见,所以有此误会,但这些事情涉及到民族情绪问题。义和团并不全是真事,是在传闻里获胜了或者进展了,实际上并没有进展。当时清朝从慈禧到下面的不少官员确实相信这个事,而且在北京跟天津还不一样,在北京就像老解说的,根本没有领袖人物。义和团进了北京之后,很快清朝就觉得得管,任命庄亲王和协办大学士刚毅管理, 但庄亲王也定不了,有什么事也得焚表,在王府里面就设了一坛,也得按神的意见办事。在天津不一样,直隶总督裕禄本来不信义和团,看他给皇帝写的奏折上的看法可以知道;但等他发现慈禧太后喜欢,就变成相信了,相信到把整个天津交给义和团管,所以天津义和团有领袖人物,跟他平起平坐,他坐的轿子都让给张德成、曹福田这些义和团的头目。天津有个紫竹林教堂也是打不下去,清兵头领就跟张德成商量能不能把教堂炮火闭住俩钟头,他一算俩钟头能给闭住,结果闭不住,解释说因为下雨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义和团的“神”是什么?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大法国,心胆寒
    匿名2016-07-22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