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大博弈:英俄争夺中亚的百年角逐

军事 rock 19911℃ 0评论

第一次英阿战争的结束中断了英国在中亚的扩张企图。尽管英印军先后占领了信德和旁遮普,但不列颠最杰出的五位中亚事务先驱布尔内斯、麦克诺顿、康诺利、斯托达特以及小璞鼎查在几个月内相继死于非命,沉重打击了鹰派的意志。现在,轮到俄国人出招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后,彼得堡不断唆使波斯沙阿纳赛尔丁向东进攻,以缓解俄军在黑海面临的压力。1856年秋,波斯再度出兵赫拉特,很快就攻下了这座城市。印度总督坎宁马上以强硬手段予以回击:12月10日,英国波斯湾分舰队占领了波斯的布希尔港;次年3月,一支陆战队在霍拉姆沙赫尔登陆。经过法国斡旋,两国最终达成协议:英军撤出波斯,波斯军队撤出赫拉特,并放弃对阿富汗各汗国的宗主权和领土要求。7年后,这座名城被纳入重新与英国合作的阿富汗王国的版图。

但俄国人并不会就此罢休:相反,他们要以在中亚的领土扩张来弥补克里米亚的失利。1858年,尼古拉·伊格纳季耶夫伯爵(Nikolay Ignatyev,后任驻华公使)率领的使团对希瓦和布哈拉汗国进行了一轮侦察,得出了和40年前的穆拉维约夫类似的结论:只需一支精干迅捷的部队,便可完成对这一地区的征服。6年后,俄国宰相戈尔恰科夫发表了一份野心勃勃的照会,公然宣称:俄罗斯为了保卫自己的边界安全,“不得不”征服正在劫掠俄国人民的中亚游牧民族,“不得不”把边界推进到伊塞克湖—锡尔河一线这个“兼具利益和理性”的地方。

他们也的确是那样做的。1865年5月,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少将(Mikhail Chernyayev)率领1900名俄军和12门大炮冒险侵入浩罕汗国境内,在6月16日占领了由3万名大军防守的塔什干,代价仅为战死25人、伤89人。这一举动使得浩罕和布哈拉两个汗国被分隔开来,以便俄军各个击破。紧接着,1868年4月,突厥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冯·考夫曼(Konstantin von Kaufman)派遣3500名俄军入侵布哈拉重镇撒马尔罕,于5月2日将其并入俄国领土。随后的几个月里,考夫曼连续击败布哈拉军队主力,迫使埃米尔(国王)承认成为俄国的保护国,并将泽拉夫尚盆地割让给俄国。不到3年时间,中亚三大汗国中就有两个已被俄军降伏。

18个月后,1869年冬天,一支俄军小分队秘密登上里海东岸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今土库曼斯坦巴希),建立了一个永久要塞,作为窥探希瓦的前哨。到了1873年春天,沙皇终于同意启动对希瓦的全面远征。考夫曼将军集结了一支1.3万人的大军,从塔什干、奥伦堡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三个方向同时穿过沙漠。希瓦可汗起初还高枕无忧,企图以释放21名俄国奴隶和间谍为条件,让考夫曼止步,但徒劳无果。当俄军距离希瓦都城只剩下20公里时,可汗提出:只要俄军停止进攻,他愿意无条件投降,永远臣服于沙皇。考夫曼对此不置可否,下令他的新式克虏伯大炮对希瓦城开火。可汗在5月28日弃城逃跑,希瓦自此也落入俄国治下。

1875年夏天,名义上仍处于独立状态的浩罕汗国爆发了一场反抗俄国人及其傀儡政权的起义,这给了考夫曼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8月22日,考夫曼的部队击溃了起义军主力,并在4天后进入浩罕城。起义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屡受重创,安集延和奥什相继沦陷。不久后,浩罕汗国被正式宣布成为沙皇中亚帝国的一部分,被重新命名为费尔干纳省。彼得堡发表文告称:“沙皇亚历山大陛下顺应浩罕民意,接受浩罕人民成为他的子民。”就这样,短短10年间,俄国人相继吞并了面积相当于半个美国的领土,在西起高加索、东至固勒扎(今新疆伊宁)的广袤地带建立了一道防御屏障。1881年,纳赛尔丁统治下的波斯也与俄国签署《阿哈尔条约》,宣布永远放弃对土耳其斯坦和阿姆河以东地区的主权。围绕英属印度和阿富汗,俄国人正在建立一个包围圈。

实际上,沙皇的野心还不止于此。1864年,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借中国新疆民乱之际窜入喀什,窃踞南疆,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后改称“洪福汗国”),自立为王。被俄军击败的浩罕国兵马亦有部分前来投靠,一时气焰颇盛。俄国见缝插针,于1871年以“安定边疆秩序”为名出兵伊犁,占据该地区达10年之久,至1881年才由中国依据《伊犁条约》收回,但仍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而对“洪福汗国”,英俄两国皆有渗透拉拢,俄国于1872年与阿古柏签署条约五款,承认该政权的合法性,换取贸易权和2.5%的优惠关税率。事实上,倘无左宗棠不惜代价的西征之役,“洪福汗国”难免也如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一般,逐步为近在咫尺的俄国所蚕食和控制。而在阿古柏败亡之后,俄国依旧收容其子伯克·胡里与残部白彦虎等2000余人,用心昭然。

未尽的尾声

1878年,即俄土战争落幕的同一年,危机再度在阿富汗爆发。多斯特·穆罕默德的第三个儿子谢尔·阿里(Sher Ali)在1867年从哥哥手中夺得王位之后,试图在英俄两国之间维持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但随着英俄两国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趋于激化,伦敦和彼得堡都迫切要求喀布尔在站队问题上做出决定。考夫曼派尼古拉·斯托列托夫少将(Nikolai Stoletov)前去游说谢尔·阿里,试图“借道”开伯尔山口出兵印度,并宣称3万俄军已经严阵以待,随时乐意为阿富汗人阻挡英国的威胁。谢尔·阿里对此深信不疑,拒绝了英国派代表团前来斡旋的建议。印度副王李顿伯爵对此大感恼怒,派出三路大军入侵阿富汗,引发了第二次英阿战争。

3.5万名英军从3个方向涌入阿富汗,夺取了开伯尔山口、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谢尔·阿里向俄国人求救,考夫曼却以“严冬季节不宜出兵”为由,轻易地卸脱了承诺。这位绝望的国王随后逃往巴尔赫,于1879年2月在那里绝食而亡。他的长子穆罕默德·雅库布(Mohammad Yaqub)继承了王位,与英方达成了一份苛刻的停战协定,承诺将阿富汗的外交权让渡予伦敦,同意英国在喀布尔和其他地区建立常驻机构,并把包括开伯尔山口在内的紧邻印度的一些地区割让给英国。作为回报,英国承诺保护阿富汗不受俄国和波斯的入侵,每年还给王室6万英镑的年金。1879年5月26日,双方在甘大麦村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正式签署了文件。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大博弈:英俄争夺中亚的百年角逐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