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日本自卫队如何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军事 rock 17893℃ 1评论

1.白宫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是美国政府关于网络空间的最高层次战略文件,其中提出奠定美国网络安全政策基础的重要方针。文件指出,网络防护的威胁对象涵盖一切“恐怖分子、罪犯、国家及其代理人”,对网络空间的敌对行为,“与其他威胁一样,将基于自卫权加以应对”。另外,对作为防护对象的“本国、盟国、伙伴国以及国家利益”方面,明确提出不但包括本国(美国),还包括其他的同盟国。文件还进一步指出,在应对网络攻击的手段方面,“保留在国际法基础上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外交、情报、军事以及经济)的权利”,明确提出了军事可作为应对手段之一。

2.美国国防部的《网络空间作战战略》和《网络空间政策报告》

美国国防部也以白宫《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为基础,制定发布了低一个层次的网络空间战略和政策。美国国防部在2011年7月发表的《网络空间作战战略》中,将网络空间定为与陆、海、空、天同样重要的一大作战领域。同年11月,美国国防部出台《网络空间政策报告》(Cyberspace PolicyReport)。报告沿袭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基调,称 “在网络空间存在恶意行为时,为保护美国、同盟国、伙伴国以及国家利益,美国总统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以应对”。在应对网络攻击方面,在先前《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可以选择军事手段加以应对的基础上,《网络空间政策报告》进一步明确可采用物理能力予以应对。

(三)关于网络安全的最新动向

1.美国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

为强化网络空间作战能力,美国成立了网络司令部并于2010年开始运行。该司令部将一直以来由美国陆、海、空以及海军陆战队负责的各军种网络部队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管辖之下,并主要担负起防护国防部网络的职责。

美国网络司令部在2014年3月大约有900人规模,并预计于2016财年大幅扩充至6200人左右。网络司令部由国家任务部队(National Mission Forces)、战斗任务部队(Combat Mission Forces)和网络防护部队(Cyber Protection Forces)三大部分构成,分别负责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攻击、协助任务部队指挥官和负责国防部网络的运用和防护。另外,如果参考网络司令部司令迈克尔·罗杰斯上将在国会的证言,国家任务部队所担负的“应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攻击”职责,实际就是在重要基础设施遭受攻击时加以应对。

2.网络安全与情报

网络安全与情报密切相关,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与网络司令部的密切联系,这两个机构不但处在同一基地,且两个部门的长官也都由一人兼任。在任务上,国家安全局与网络司令部在任务上是伙伴关系,国家安全局主要负责而在网络空间对外国的威胁情报进行收集和分析。在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造成泄密事件之后,美国开始考虑对国家安全局进行改革,并还对国家安全局局长和网络司令部司令由同一个人兼任的利弊进行了讨论。当前讨论尚在进行之中,不过现任的两部门长官罗杰斯上将在国会证言中表示,为加强两部门的职能,最好继续采用一人兼任两部门长官的做法。

强化网络安全与情报的最新举措方面,奥巴马总统于2015年2月指示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要他创建一个新的网络威胁情报整合中心(Cyber Threat Intelligence Integration Center)。该中心不仅自身实施情报收集,还对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部门收集的网络威胁情报进行整合,并通过确定攻击者身份和实施相关分析,来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快速反应。

3.政府与民间企业的合作

2015年1月,奥巴马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敦促国会尽快通过关于促进政企共享网络安全信息的法案。奥巴马政府2011年就提出了《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法案要求以重要基础设施企业为主的相关民间企业必须向政府报告本企业在网络安全上采取的措施。不过该法案至今未获通过,除担心实施法案后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外,产业界和共和党还担心奥巴马政府借此对民间企业进行监视。

2015年2月,奥巴马总统又发布总统令,继续敦促民间企业自发设立“信息共享与分析机构”(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Organizations),来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享。虽然苹果、VISA等公司对此表示支持,但为了避免股东和舆论的批评,民间企业估计并不会积极地公开其遭受网络攻击的情况,因此奥巴马力推的这个机构要想实现其目标也并不容易。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日本自卫队如何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就这点儿人
    匿名2015-12-08 1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