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1978年正式批准空军“空中发射微型制天武器”研制计划,并要求80年代中期拿出提供实战使用的制天武器系统。美国空军选择沃特公司为主承包商,开始研制用F-15战斗机在空中发射的ASM-135制天导弹。原计划空中发射导弹进行12次空中发射试验,到1986年已进行了5次。1985年9月,美国空中发射制天导弹在其第3次发射中成功地进行了实际打靶,击毁了一颗废弃的太阳γ射线研究卫星。反卫星试验后不久,美国国会重申禁止试验反卫星系统,这迫使美国空军不得不取消了以后的发展试验与导弹采购,使该项武器采购与装备计划无疾而终。
无独有偶,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树冠”项目,而且2013年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重启“树冠”项目。“树冠”项目包括打击力量和侦察力量,打击力量由改装的3架米格-31战斗机组成,配备了76M6型“接触”导弹,可用于摧毁敌方卫星。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还利用冷战时期空基反卫星计划的研究成果,联合实施了一项“伊希姆”计划,目的是用米格-31发射运载火箭将小型航天器送到预定轨道,该计划具备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可以向200~800km高度的轨道发射小于200kg的卫星群。
“空中发射辅助太空进入”项目弃用传统的地基卫星发射方式,转向空中发射,依赖能从跑道起飞、在空中悬停、并以预定轨道发射卫星的喷气式飞机。按照设想,“空中发射辅助太空进入”从跑道起飞后,飞行在7620m高空,这样发射器可以飞越绝大部分大气后开始发射。这种发射方式为空间发射运载器增加了起始速度推力,允许设计者设计更大、更有效的火箭喷嘴。
基于喷气式飞机的卫星发射系统意味着美国军队能够从任何常规机场快速部署卫星,而不需依赖昂贵且易损坏的陆地发射台。既节省了数月的准备时间,又能避免因天气、自然灾害甚至敌人攻击而造成的延迟。空中发射还无需担心发射方位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卫星最终定位地点有更大灵活性。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军空中发射快速入轨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