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从梅塞施密特到空客

军事 rock 10173℃ 0评论

144118406825865300_a580x330

从上海飞纽约,只需要4个小时?可能吗?

2015年7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刚刚批准了来自空客公司的马可·普兰波利尼(MarcoPrampolini)和约恩·科拉博夫(YohannCoraboeuf)一项发明的专利申请,名为“超高速飞行器和相关空气动力方式”。

换言之,空客获得了高超音速(hypersonic)喷气式飞机的专利。这意味着,该飞机的最高时速将达到4.5马赫——即4.5倍音速(音速一般情况下约为340米/秒)。也意味着,采用该专利的飞机,能让乘客只花1小时就从伦敦飞到纽约,从上海飞到纽约也只需要4小时。

相比超高音速喷气式飞机的5000公里/小时速度,70年前翱翔在二战战场上空的Bf 109战斗机,速度慢得可怜,只有686公里/小时。即便是比起目前民航市场上常见的商用客机速度,也远远不如。

但正是Bf 109战斗机,在二战的不列颠战役中,营造了人们对黄鼻子德军飞机的恐惧。

这款战斗机由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Messerschmitt AG)开发。有意思的是,在漫长的70年里,该公司经过层层并购重组,最终融入了空客集团(Airbus Group),这家超高音速喷气式飞机专利的持有者。

梅塞施密特的前身为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FW)。1916年2月,德国MAN股份公司联合几家银行买下当时业绩不佳的奥拓飞机制造厂,改名为巴伐利亚飞机公司,新公司为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生产的飞机迅速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BFW对飞机的生产线不断进行整改,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巴伐利亚地区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1918年一战结束降低了军用战机的需求,BFW由此失去原本的业务市场。这家公司开始用制造飞机的木头原料来生产家具和厨房设备,后来甚至开始自行设计生产摩托车。

1921年秋,一位奥地利金融家买下了BFW,并在1926年重组了公司。翌年,飞机设计师威力·梅塞施密特加入了重组后的BFW,任职BFW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酒商的儿子威力·梅塞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第一眼看到飞艇就迷上了飞行。一战期间,梅赛施密特曾在一家军事飞行学校工作,战后与德国滑翔机先驱哈特(Friedrich Harth)一起设计了一款打破当时世界纪录的滑翔机,并一起经营飞行学校。

进入巴伐利亚飞机公司后,梅塞斯密特最初的几个设计以失败告终。其中的一个原型机发生事故坠毁,令当时德国帝国航空部首长艾尔哈德·米尔希的挚友丧命,艾尔哈德·米尔希因由此与梅塞施密特结仇,取消了所有有关梅塞施密特的合同,BFW公司在1933年不得不申请倒闭。但由于德国在1933年实施军备重整,增加了对军工产品的需求。加上梅塞施密特挚友、德国飞行设计师兼航空企业家雨果·容克的帮助,梅塞施密特带领BFW重振旗鼓,并于1938年接管了公司。

1938年7月11日,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重整为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公司生产的飞机名字缩写也从原来的“Bf”(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的缩写)变成了“Me”(梅塞施密特的缩写)。

为了重振公司业务,梅塞施密特提出了“轻重量结构”的概念,据此概念设计出Bf 109战斗机,赢得了德国空军举办的竞塞。并在二战爆发后成为德国空军的主要力量。

Bf 109带有明显的黄鼻子、黄翼尖、机身黄色识别带和黄尾舵,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斗机,也是生产数量最多、型号最多的战斗机。它可以完成截击、支援、夜间战斗、侦察、护航、地面攻击等多重战时任务。在1940年至1941年德国对英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空战不列颠战役中,Bf 109声名显赫。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梅塞施密特到空客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