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缅甸对中国认知明显恶化 昂山素季对华比较友好

军事 rock 16881℃ 0评论

民间:对华负面认知明显上升,日益公开化

2011年以来,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放松对社会管控,社会自由度迅速提高,民众可以自由示威、自由发表言论,既可以表达合理诉求,也可以发泄对政府不满。因此,缅甸军政府统治之下被长期压制的民怨出现井喷式爆发。在此大背景下,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近两年明显上升,也日益公开化,并对缅甸政府对华关系决策以及中缅关系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与缅甸军政府时期政府绝对主导对华政策的情况完全不同,是中缅关系几十年来未有之新状况。

概而言之,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缅甸民主化改革后,由于缅甸不少民众认为中国与缅甸前军政府关系密切,其对军政府的不满也自然而然地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引到中国头上。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200多亿美元(含中国香港、澳门对缅甸投资),主要集中在水电、油气、矿产等开发能源资源的领域,缅甸民间很多人士认为,中国对缅投资尽管给缅甸带来了一些利益,但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占地、拆迁、移民、污染环境等。有些极端人士还污蔑中企掠夺资源,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不够等等。

在民间层面,除了一些私营媒体频现反华舆论之外,缅甸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民间组织——近期迅速崛起的“88年代学生”组织,成为恶化缅甸民间对华认知的重要推手。该组织主要由归国的缅甸流亡分子组成,其骨干是1988年被军人政府镇压而流亡美欧的一批民运分子,他们近两年回国,打着反对军人、反华的旗号,努力壮大政治声势。“88年代学生”组织部分骨干的对华认知极为负面,且十分极端,成为缅甸反华先锋之一。该组织是反对莱比塘铜矿的主要推手,其领导人拒绝参加昂山素季领导的事件调查委员会,甚至公开威胁称“要搞掉中国所有与缅甸前军政府签订合同的项目”。“88年代学生”组织的极端反华言行,将继续推动缅甸民间反华情绪的蔓延,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民众跟风抗议中国。

缅甸民间很多非政府组织、极端人士和私营媒体对中国企业的印象整体负面,但这并不符合中国在缅甸投资的真实情况,中国企业对缅甸发展是有贡献的,也做了一些惠民工程。当然,缅甸民众对中国企业存在负面认知甚至误解,主要有几大原因。第一,部分中国企业在缅甸确实存在不负责任乃至违法行为,如贿赂当地官员、工程大量移民、占用土地、破坏环境、忽视当地民众诉求等。而且,中国一些人非法移民到缅甸的曼德勒省、掸邦、克钦邦等地区,存在抢占当地土地资源和经商机会、非法购买缅甸身份证等不良乃至违法行为,引发缅甸民间反感。第二,中国投资在缅甸也做了不少惠民的善事,但宣传滞后,不为缅甸人所知。比如,中资企业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征地补偿标准也较高,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改善饮水条件,等等。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多奉行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的原则,很多惠民举措不为人知,没能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民间树立良好形象。第三,缅甸及西方的一些反华人士、团体专门收集和炒作有关中国企业的负面新闻,忽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诸多善举,给其扣上“损害环境、破坏当地百姓生活、攫取资源”等“黑帽”,煽动缅甸民众对中国企业的反感情绪。而且,由于缅甸媒体在过去两年迅速自由化,数量急剧增加,很多媒体从业人员资历浅,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受西方媒体部分反华舆论影响,跟风炒作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以吸引眼球,甚至可以借此获得西方国家媒体奖项。

很多缅甸人的对华负面认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是被误导的。比如,缅甸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精英人士深受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的环保理念影响,片面追求没有任何环境、资源代价的经济发展,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奉行极为严苛的投资标准,后者稍有占地、污染等行为,便会遭遇抗议。缅甸民间对华的负面认知情绪呈蔓延之势,导致一些民众对中国企业的抗议活动频发,对中国在缅甸的项目和投资、对中缅经贸关系都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密松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等中缅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均受到缅民间负面认知和抗议示威的冲击。缅甸吴登盛政府力推民主改革,宣称政府决策更加尊重民意。因此,当缅甸民间爆发反对中国项目的抗议示威时,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安抚本国民众,稳固政府统治,在对华政策上难免要顺应国内民意,尽管缅甸民间的对华认知存在误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缅多家私营媒体掀起炒作“中国项目(油气管道、水电站等)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威胁缅甸国家安全”等的新浪潮,诬称中国非法移民充斥缅甸古都曼德勒、挤压缅甸人生存空间、威胁缅甸民族文化独立性等等,导致缅甸社会的反华情绪再度上涨。这使得密松电站复工遥遥无期,莱比塘铜矿运转始终遭遇缅人抗议,中企在缅甸的多个大型水电站计划推进遇阻。中国对缅投资已经联系下滑近3年,2013年对缅投资仅3.1亿美元,2014年1—7月,对缅投资跌至历史新低——5000多万美元。7月18日,在民间反对之下,缅甸放弃昆明—皎漂铁路建设计划,再次打击中缅经贸合作。

未来走向:正面负面共存

未来几年,如果中缅关系不发生大的负面事件,缅甸朝野政要,特别是理性的政要,对华认知应该基本保持正面(当然,程度会时高时低),他们会客观认识中国、中国在缅投资和中缅关系,一般不会持有极端反华情绪。因为中缅是有着2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邻居,中国是缅甸最大的邻国、外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在西方经济普遍低迷、西方投资谨慎而较少入缅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和市场对缅甸长远发展而言极为重要,且十分便利。而缅甸一些中小政党、非政府组织、民间极端人士等社会力量,对中国及其企业的负面认知仍将继续存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程度可能会继续加深,并将维持几年时间。

为了2015年年底大选而反华

尤其是,今年开始,现在已经有些政党、组织和个人为了在2015年底大选时捞取更多选票,经常借抨击中国项目来迎合国内的反华情绪。当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未来也可能经历一个由加深到回归理性的漫长过程。

一方面,中国多管齐下,努力减少缅民间对华负面认知。第一,中国政府、商界、学术界等已经高度重视改善在缅甸的形象,加强与缅甸当局、在野党、非政府组织、媒体、学界等机构和人士的交往。比如,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缅友好协会以及部分中国在缅投资的大型企业,与缅甸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等领导的智库——缅甸发展资源研究所、缅中友好协会、缅甸媒体、非政府组织人士的交流明显增加,对改善缅甸各界尤其是民间对华认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国—缅甸民间交流圆桌会2013年和2014年举行过两次,成为中缅改善民间关系的主要平台。第二,中石油、中电投等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注重在缅甸进行互利共赢的投资,重视回应缅甸百姓的诉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缅甸改善经济发展条件,给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缓解缅甸严重的贫困与失业问题,让中国投资惠及缅甸更多百姓,使中缅两国建立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积极改善中企形象,减少缅民间对华误解和负面认知。

另一方面,缅甸朝野有识之士开始注意到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的危害性,有意识地引导民间形成正确的对华态度。昂山素季领导莱比塘铜矿事件调查委员会经过长期实地走访和科学调研,对项目做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认为项目并非存在严重问题,在占地补偿、环保等领域做出改进后可以继续。她还亲自赴铜矿所在地安抚抗议民众,称铜矿造福于当地社区,如果随意停止外资项目,就会使缅甸丧失信誉,吓跑外资,因为铜矿合同是缅甸前军政府签订的。她要求示威者停止抗议,接受项目。

综上所述,缅甸民间对华认知可能会在维持几年以负面为主的情况下,在多种积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或将逐渐改观,能以更客观、更理性的视角,正确看待缅甸国家利益和中缅关系。当然,这尚需时日。

文/宋清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孟加拉湾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原载于《公共外交季刊》总第20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缅甸对中国认知明显恶化 昂山素季对华比较友好

喜欢 (8)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