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征服世界的华为:利用俄罗斯人的数学能力突破了移动网络的几个特殊瓶颈

科技 ywz 40700℃ 0评论

“停下来不做,就饿死了”

华为被外界想象为背景强大,但任正非和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一直在示弱。当年中国电信制造业有“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之说,华为排在最后。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是“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依靠,也没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

华为1987年创立后的最初十年,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一位“老华为”的记忆里,华为1998年才真正被中国移动接受,之后又花了五六年时间才进入核心网,并提供基站设备。那时联通已成立四年,但华为打不进去。也是在1998年,华为真正下决心拓展海外市场。“走出去”的初始动因,是当时中国电信企业忙于重组无暇他顾,国内电信设备市场一度趋于饱和。起初,与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华为把重心放在了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在一位长期跟踪华为的观察家看来,华为是一家被危机感推着走的公司。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这批中国企业家,大多有童年挨饿的经历。任正非曾在回忆父母的文章中提及,高三时靠着每天早上一块玉米饼考上大学,玉米饼是妈妈用全家人节省的口粮抠出来的。

与任正非同龄的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对此很有共鸣。他在读后感中回忆自己半夜饿得受不了爬起来吃羚翘解毒丸的场景。“知道什么叫饿吗?那就是耗干净你身上的脂肪,然后再耗你的肌肉。”柳传志在文中写道。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在做企业时,危机感比其他人来得强烈。

在华为的26年里,任正非曾多次提醒华为“冬天来了”

在华为“走出去”五年后的2004年,任正非在一篇长达1.3万字的内部讲话中,第二次提醒华为面临严峻困难,要注意“冬天”。之后,华为将海外市场从印度、泰国、伊拉克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步延展到欧洲成熟市场。在欧洲,华为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做起,逐步进入英、法等发达国家,从欧洲边缘运营商的边缘业务,攻入欧洲主流运营商市场。2004年12月,华为赢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搭建覆盖全国的WCDMA网络的合同,首单2500万美元。

这是进入欧洲主流市场的开始,华为的很多转变由此发生。价格战是在发展中国家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转至西欧国家时,华为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用任正非的话说,欧洲人“不差钱”,他们更注重品质和质量。获得英国电信的认证,是华为在欧洲突破的开始。

2003年,英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获得了英国电信给予的认证机会。这个认证不针对产品,针对公司,总共包括质量、品质、财务、人力资源、环境、科学管理等12个维度,其中还有一项人权调查,英国电信为此专门跑到生产线和员工宿舍,调查员工的加班时间、待遇,进而调查供应商。期间因一家供应商的工资低于深圳平均工资,要求华为与其解除合同,否则取消认证。

认证持续两年之久。但在这个异常严格的认证后,欧洲市场才真正向华为开放。随后华为陆续获得澳大利亚电信、西班牙电信、沃达丰的认证。

到2010年,欧洲已成为对华为贡献最大的地区。欧洲的突破将华为带到了一个新的全球化阶段。财报显示,2010年,华为全球实现销售收入1852亿元, 其中海外业务收入为1204亿元,同比增长33.8%,占总收入的65%。而欧洲市场贡献了30%左右的海外业务收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征服世界的华为:利用俄罗斯人的数学能力突破了移动网络的几个特殊瓶颈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