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

军事 rock 10999℃ 0评论

日益加重的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成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催化剂。尽管“再平衡”战略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对中国的防范必定是其主要动机,这便是“斯普特尼克时刻”。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警告说,正如苏联20世纪50年代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迫使美国奋起直追一样,今天的美国也面临着实行经济扩张主义的中国的挑战。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快计算机和火车的国家,已不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凭借其强劲的增长和财力,已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了。如何与中国相处,是美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奥巴马的做法是在国内力推“新政”,在国外对全球战略进行“再平衡”,将亚太地区作为重新聚焦后的中心,以应对中国的崛起。

中国经济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3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震动。不仅如此,中国取得的成功具有全球意义。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俨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激励和鼓舞。2013年7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称,许多国家仍然视美国为顶级的经济强国,不过大多数人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实际上,日益形成的国际共识相信,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指日可待。这种预期对于美国信心的冲击将是持续而深刻的。奥巴马多次在《国情咨文》中提及中国,有意以“中国威胁”来激励美国民众,以支持其改革举措。在他看来,过去十年,美国把精力主要放在中东、阿富汗和反恐上,对亚太地区的重视一直不够,美国急于要回来,恢复其独一无二的控制地位。奥巴马上台后,加快从伊拉克与阿富汗两场战争中抽身,高调宣称“重返”亚洲,明显加强了对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与投入,尤其加强了与日本、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合作,还拟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纵观几年来美国关于“再平衡”战略的争论.其实相当成分是如何应对中国的争论。中国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使美国如骨鲠在喉。一方面,美国不得不借重中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又1、5“有不甘,力图牵制和防范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其对华政策取向上的既接触又防范,就流露出这种纠结与不安。而一些亚洲国家也为美国“重返”亚洲“敲边鼓”,向美国发出了“如再不回来就晚了”的呼吁。李光耀2009年10月27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和东盟商业理事会成立25周年晚宴上警告,美国如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以制衡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可能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这为美国“重返”亚洲增添了“合理性”。

美国与中国打交道大体有两个路径:一是中国优先。其特点是通过直接加强与中国的互动,来调动美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增加美国对亚太事务的主动性,加强其主导权。奥巴马刚上台时,美国学界开始了“中美国”或“两国集团”论的讨论,认为只要中国与美国合作,世界上的大事均可解决。

二是亚洲优先。这一方式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来调动与中国的关系,增强美国的主动性,确保其主导权。显然,对中国崛起充满矛盾的奥巴马政府选择了“亚洲优先”的方式。美国加紧与其盟国和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军事、政治、经济关系,以对冲中国的影响,美国“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便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体现。

美国一改过去在南海争端中相对超脱的做法.越来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务,无中生有地宣称南海的自由航行是其“国家利益”,成为南海争端的“第三方”。南海的自由航行从来不是问题。美国现在故意把这个问题炒热,一是要为其飞机、军舰对中国的抵近侦察制造依据,二是要煽动一些在领土争端、海洋权益问题上心存不满的国家向中国发难。美国试图重新武装菲律宾的海军,向它提供技术、装备等支持,鼓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搞所谓的国际仲裁。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印尼出席东亚峰会时,强调美菲长期军事合作的重要性,而此前希拉里·克林顿在马尼拉讲话中也曾指出,美国总是与菲律宾站在一起,将为菲律宾而战斗。近来,克里、拉塞尔等美国高官接连质疑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拉塞尔在国会作证时,要求中国澄清或调整九段线,以便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吻合。

这使美国曾多次声称的无意介人南海争端的节操碎地。美国学者特德·卡彭特(TedGalenCarpenter)认为,奥巴马对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的支持是最具挑衅性的。奥巴马政府必须重审其南海战略,反之可能引发危机。

事实上,正是美国政要的这些言行,助长了菲律宾等国的挑衅行径,无助于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自己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要求其他国家遵守,“己所不欲,却施于人”,难以服众。2014年2月14日,王毅在与访华的克里会谈时指出,最近国际上有些人散布不实之词,渲染和放大南海争议,人为制造地区局势紧张,中方对此不能接受,并阐述了中方对当前南海局势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显然,这是警告美国不要在南海问题上恣意妄为。

不仅如此,美国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严重关切”,拒不承认,并企图纠集日本等国向中国施压。中国政府2013年12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引起各方关注。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的正当举措,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各国应予以理解、尊重和配合。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有关技术问题与各方保持沟通,共同维护有关空域的飞行安全和秩序。美国一边在亚洲搬弄是非,加紧“重返”,一边却对中国解释说,美国来亚洲并不是要遏制中国,也不是美国主动来的,而是亚洲盟友要求的,甚至反称是因为中国正变得“武断”,美国才需要回到亚洲来向盟国提供“安全保证”。美国这种两面派做法.与其说是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不如说是有损美国在该地区的信誉。

三、“再平衡”之路的战略困境

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五年来,一直非议不断,乏善可陈。更大的问题是,美国似乎并未意识到或看清其潜在的多重风险。

第一,美国企图将大西洋经验移植于太平洋,结果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得不偿失。在美国看来,美国获得了冷战的胜利,是因为美国建立了跨大西洋体制,反观今天的亚太地区,却没有这样一个美国可以借重的机制性力量,所以应把跨大西洋体制模式复制到亚太地区。希拉里·克林顿认为,一个牢固的区域性构架能够承载鼓励合作的机制,避免挑衅和不良行为。但这种构架不会自行确立起来,正如北约组织(NATO)以及二战后的其他构架不是凭空形成的一样,而是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定不移的伙伴关系以及至关重要的美国的领导作用。这就是美国亚太战略全部意义的核心。美国的一切行动——外交、经济和军事行动——都是为了推动这个目标而制定的。

问题是,跨大西洋体制是建立在美苏两大集团对峙、欧洲分裂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欧洲的分裂是这一政策的必然结果。假如这一模式要复制到亚太地区,岂不意味着亚洲的对抗与分裂?当然,美国要想在亚洲搞对抗,恐应者寥寥,多数东南亚国家希望左右逢源,均不愿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做出选择。实际上,美国的强势重返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制造了裂痕,个别国家一头倒向美国,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不利于东盟的团结。

第二,“再平衡”已经被美国的军工业集团所劫持,出现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军事化,这将损害美国分享亚洲地区经济红利的机会。一方面,奥巴马认为小布什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外交政策的军事化,然而,无独有偶,奥巴马的“再平衡”战略也陷入了军事优先的陷阱:另一方面,这一战略还在侵蚀其获得亚洲经济增长的机会。美国之所以要“重返”,当然是看重亚洲地区可观的增长现实和潜在利益,确保其获得或者分享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亚太经济增长占全球增长的70%。目前,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亚太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矿产石油资源以及庞大的劳动力规模,也提升了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然而,美国过去十年因投身反恐、关注中东,错失了分享亚太发展红利的良机。美国此次战略重心转移,就是要分享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重振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中国的支持。然而,一旦“重返”的号角吹响,美国军事部门的行动最快、资源最多、行为能力最强,以至每当人们提到美国的“重返”,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军事“重返”,经贸关系不得不退居二线,无助于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

第三,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或为其盟友利用,或引火烧身,增添了美国的战略负担。美国的盟友并不完全受美国的摆布,反而想让美国为其火中取栗,而美国对盟友管束不当.可能助长它们铤而走险行为。美国官员和学者对“再平衡”战略的莫衷一是,并未影响这些盟友的“火眼金睛”.它们看穿了美国“重返”亚洲的真正目的,将之视做可乘之机,都试图借美国之船出海。因此对美国的举措各有图谋.但办法都如出一辙,就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问题变成美国的问题。把它们与中国的争端变成美国与中国的争端,然后以小博大。美国的“重返”战略引来连串混乱,相当部分原因就在于被盟友所“误读”。美国在东亚地区拉帮结派、染指南海、偏袒盟友等,成为东亚近年来动荡不安的催化剂和游戏规则改变者,其直接后果之一是让菲律宾、越南、日本等更加冒险、更大胆地在南海和钓鱼岛采取挑衅行为,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刺激中国做出强烈反应,考验着美国对亚洲安全防卫的承诺。鉴于此.美国不得不再三宣示原则上对盟友的义务,又不愿意对条约义务的模糊地带做出清晰解释,以便为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因为盟友们一旦生出事端,引发冲突,将把美国置于两难境地:如不出手相助,将有损美国的信誉;如帮盟友,又可能冒与中国交恶的风险。

以钓鱼岛问题为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难辞其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写得非常清楚,即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领土,这当然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岛屿。然而,美国却背着中国搞幕后交易,1951年同日本等国家片面签订《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交由美国托管,之后美方擅自扩大托管范围,将钓鱼岛裹挟划人其中。197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连同琉球群岛“归还”El本。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澄清其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立场,表示只是把钓鱼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不损害该岛的主权主张。这一看似“中立”的立场正在受到挑战。日本右翼利用它大做文章,作为修宪扩军的口实。日本右翼不仅以邻为壑,而且对美国也并不信任,不排除制造事端、殃及美国的可能。安倍右翼言行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企图开历史倒车,反映了日本的政治生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若美国继续放任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将后患无穷。

第四,引起中国的战略警觉,增加中美之间的互疑与龃龉,中美信任受到削弱。当前,西太平洋地区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结构性变化,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日本的修正主义以及中国的崛起,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格局演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三者互为因果。如处理不当,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和潜在冲突。再有,如果美国要拉帮结派来遏制中国,恐怕除极个别国家外,没有人愿意入伙。美国越想这样做,反弹会越大,最终会伤害到美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必将注定失败。其实,美国之所以一再声称自己是太平洋国家,就在于要强化人们对其太平洋属性的认同。但美国必须看到,如要继续在亚洲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最佳办法恐怕是尽早与中国分权而非独霸.引导东亚秩序的转型实现软着陆。

然而,现在美国似乎还没有做好谈判的准备。在美国看来,中国虽然获得长足发展,但还没有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步,美国战略优势明显,仍可以一家独大,因此还想以压制的办法来对付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妥协。而在中国看来,时间在中国一边,似乎并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妥协。尽管上述看法各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双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短兵相接、迎头相撞的可能性在上升,如何避免擦枪走火至关重要。2013年12月,曾发生美国“考彭斯”号巡洋舰闯人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内防区”的挑衅行为,既然中美双方均不愿看到任何意外情况出现,就应当就海空的行为准则进行谈判磋商,规避风险,而且越早越好。

第五,“再平衡”战略受到内外制约,难以顺利推进。首先,这一战略受到明显的国内制约。其合理性屡被质疑。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之所以高调打出“重返”亚洲的旗号,标新立异,以求与小布什的对外政策拉开距离,言外之意就是其前任“忽视”了亚洲。这遭到美国内部特别是共和党的批评。他们认为,自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占领菲律宾以来,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重返”无从谈起。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强化了其军事存在。今天美国在韩国的驻军有2.85万,在日本有3.9万,因此“重返”之说实属牵强。两党缠斗,国内政治极化使奥巴马难有作为。奥巴马2013年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由于民主党与共和党未就政府预算达成协议而导致政府关门.这说明美国真正的问题在国内。2014年即将迎来中期选举,这意味着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2016年的大选,留给奥巴马的时间不多了,其多项改革措施(如医保改革、金融监管改革等)均半途而废,移民改革更是说得多、做得少,难有建树。

其次,美国一直在东张西望,难以集中精力“重返”亚太,经营亚洲。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口号及行动下,欧洲盟友觉得受到冷落,心生不满。自进入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克里访问中东十次,到访亚洲只有五次,体现了美国难以割舍对中东的“依恋”。不仅如此,美国过度强调“转向”亚太战略,会使外界认为中东对美国不再重要,反而将刺激地区力量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这对保护美国的能源安全和地缘战略利益有弊无利。

最后,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还搅动地区和国际力量的重组。韩国出现“近中疏日”的倾向。出于对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不满,加上日本欲在“慰安妇”问题上翻案以及两国之间的岛屿争端,韩国与日本的关系出现紧张,却与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美国试图撮合韩日关系改善,却收效甚微。与此同时,中俄关系日益走近,两国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不断加强,其高水平、特殊性格外引人注目。

四、中国自身发展战略与应对

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再平衡”,中国怎么办?战后大西洋体系的二元对立是否会在太平洋重演?中国既不能做美国的敌人,也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友。自从美国出台“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一直从容应对,避免与美国迎头相撞,与美国进行巧博弈,该合作的时候合作,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更重要的是,中国不随之起舞,而是增加定力,主动进取,积极构筑友善的周边环境,使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受阻。

第一,阐述“中国梦”,并以实现中国梦来统合中国内外战略。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o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重申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将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这一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新动力就是要为中国梦创造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