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

军事 rock 11035℃ 0评论

第二,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加强对中美关系的塑造与引导。中美关系的日益密切与中国主动为中美关系设置议程是大势所趋。2013年6月,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会晤。两国元首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如何推进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即中美两国不走历史上大国冲突老路,展现了努力开创大国关系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归纳为三句话: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今,中美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大大拓展,双边与多边的合作与挑战并行,这就要求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超越旧式思维。特别是中美如何在亚太地区共处,将是中美能否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严峻考验。目前,中美之间已经有100多个对话机制。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两国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中美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核心内容包括负面清单。两国有望在可见的将来,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世界的未来要求中美两国以负责的态度,共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中美关系不能、也不应当重复历史上大国零和对抗的老路,只有超越大国必然对抗的历史,创新思路,走互利共赢之路,才能共享未来。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有助于东亚秩序的和平转型,有助于管控亚太地区的矛盾和分歧。

第三,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今后5—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统合思想认识,为周边外交注人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他强调:“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时阐述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一带一路”陆海结合,旨在传承与弘扬古代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的精髓,顺应时代潮流.并赋予丝绸之路新的内涵,那就是让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贸易空间更广阔、民众往来更便利,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该倡议表达了中国与周边各国加深国际经济合作的愿望.得到积极回应。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东盟关系获得跨越式发展,正从“黄金十年”向“钻石十年”迈进。这要求中国与东盟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双方关系,加强对话,积累互信,充实双方关系的战略内涵;坚持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遇到分歧时,坚持协商一致、互谅互让等原则。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加强互联互通以及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框架下达成全面、优质和互利的经济合作协议,都将为中国与东盟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美国“再平衡”的用意之一就是企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中渔利,鉴此,中国大力改善与拓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不给美国分化离间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机会。

第四,大力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这说明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是中国制定新时期海洋战略的指导方针。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多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是中国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旨在更有效地推动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近年来,中国有力地维护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并开创了海上维权的新模式。比如在黄岩岛问题上,中国采取了非军事手段,切实维护了中国的海洋权益,打击了菲律宾的嚣张气焰,形成了“黄岩岛模式”。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针对日本政府的非法“购岛”行为,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中国的公务船和飞机实现了对钓鱼岛海空的常态化巡航,打破了日本的所谓排他性存在。使钓鱼岛的局面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中国海洋权益的斗争形势会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菲律宾仍企图固化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领。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菲律宾自1999年起将一艘菲律宾现役军舰作为永久设施部署在仁爱礁,以回应中方1995年对美济礁的“占领”,并狡辩说,此事发生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之前,言外之意就是可以不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限制。菲律宾此番表白无异于不打自招,可谓图穷匕见,充分暴露了菲律宾长期觊觎中国南海岛礁的野心。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道:“1999年,菲方曾多次向中方明确承诺将拖走因故障‘坐滩’船只。2003年,菲方又向中方郑重承诺在仁爱礁问题上不会成为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首个国家。
目前,菲方不仅拒绝拖走该船,还试图运送钢筋和水泥等材料,在该礁上修建设施,这一做法违背菲方自身承诺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令人震惊的是,菲方日前公开宣称其15年前‘坐滩’军舰是要对仁爱礁非法占领。菲律宾现政府与15年前的政府不同,但菲律宾作为一个国家,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中国政府警告“菲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针对中国与一些国家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王毅外长指出:“我们愿意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平等协商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绝不会以大压小,但也绝不接受以小取闹。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这表明,中国在涉及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方面态度十分清晰而坚定,亮出了底牌,划出了红线,这是中国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

域外国家蠢蠢欲动,不断染指南海,只能使局势更加复杂,无助于解决问题。日本与有关国家的勾连增多,企图在南海浑水摸鱼,减轻其在东海面临的压力。针对美国近年来出现逐步乘机卷入东海、南海争端的动向,中国国防部指出,中方不希望美国成为钓鱼岛、南海问题第三方。中方在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时,就如何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与奥巴马总统会见期间提出的两点重要倡议.即探讨建立中美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提出了中方的具体建议。美方对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两军互信的两点重要倡议表示欢迎,愿与中方积极探讨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继续研究有关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就上述机制的建设问题进行政策和专业层面的讨论。中美两军加强接触与沟通,有利于管控风险。诚然,中国正在努力加强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建设.重点对有争议的岛屿进行强化执法并宣示主权.遏制任何侵权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其他国家也需要相向而行。

五、结论

美国在推进“再平衡”战略时,不得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近来,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激化。2014年3月1613,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是否“脱乌入俄”的全民公投。最终投票率为82.71%,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5.5%。

对此,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反对当日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进行的全民公投,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措施”令俄罗斯付出代价。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Rompuy)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e ManuelBarroso)如法炮制,发表联合声明称,克里米亚公投“非法”,不予承认。普京则重申公投的举行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尤其是历史上已有了科索沃的先例。克里米亚半岛居民的自由意志和自决权应当得到保障。

克里米亚的去留并非问题的终结,而是新问题的开始。乌克兰危机充分说明.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二十多年,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历史性博弈仍在延烧。无论对美国还是俄罗斯来说,这场迟早要来的战略较量是谁也输不起的。普京称“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灾难”,不再掩饰其大国的雄心;而美国却难以重现冷战辉煌,色厉内荏。这将是一场旷13持久的角力。乌克兰局势演变或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不可能同时与中俄两线作战。事实上,这场危机客观上抬升了中国的作用与影响,普京、奥巴马、默克尔分别与习近平通电话,就乌克兰事态交换看法,竞相争取中国的支持。

尽管美国不可能从亚太“撤退”,其“再平衡”仍将继续下去,但从过去五年多的实践看,影响这一战略的变数甚多。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由于美国决策者抱残守缺,试图以20世纪的方式来应对2l世纪的现实,“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动机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瑕疵与漏洞,加上美国推行过程中还受到国内外因素的严重掣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说明美国将难以摆脱其战略困境。

综观历史上每一次财富与力量的大转移,都会助推国际秩序的转换。当前中国日益展现其全球视野,对大国关系及周边国家关系的政策更加主动进取,正从应对向塑造转变。或许美国会逐渐认识到,在没有外来力量主导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塑造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秩序。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4期 作者:阮宗泽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景论析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