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科院:我国西北变“暖湿”了没?

科技 rock 16260℃ 1评论

1.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国西北地区大多处于非季风区,降雨较少,气候干旱,自古以来有不少诗歌描写了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然而最近,西北地区变湿变暖成了个热点话题:朋友圈里流传的一张聊天截图让人热血沸腾,“气候临界点在今年出现了……”、“新疆的植被,以一年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在狂奔”、“降水过了秦岭了,如果能保持10年,黄河就会变清了……”。一些媒体也给出了大标题“真正的大事: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1000

在笔者看来,这一波传播里有不少不严谨、似是而非的用语,需要认真讨论。其中公众和媒体对于科学语言的陌生和解读,可能是引起误解的真正原因。尽管不少科学论文里有提到西北“暖湿化”,但“暖湿化”的核心是“化”,代表了在某一个时间段的趋势,向“暖湿”转化只表示向“暖湿”有了发展,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暖湿”,文献里并未明确说明。事实上气候的两个极端状态,A干旱和B湿润,两个状态之间有着万里之遥,从A向B的方向迈出几步,并不表明一定可以到达B点,一方面距离尚远,另一方面变化可能会有反复。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可能让A和B之间的距离变得更遥远。

2.西北变“暖湿”是个老话题

本以为是出现了新的研究,仔细一看原来说的是个老话题,西北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型的研究在2002、2003年时已经由当时中科院寒旱所施雅风院士和沈永平研究员等提出过,体现在:1)西北部分地区降水增加;2)冰川融水径流增加(例如新疆乌鲁木齐河1号);3)部分湖面上升面积增大(例如博斯腾湖);4)部分河流洪水增加;5)沙尘暴减少;6)部分区域植被地貌变绿。至于媒体里提到的植被地貌变绿等,在施雅风先生2002年《资源环境》的文章里也已经提到“气候转型降水量增多地区,已显现出植被繁茂生长的景象,我们在旅行中可以看到这些地区初级生产力草地一片葱绿”,施雅风也注意到卫星资料的NDVI数据显示“90年代西北在植被覆盖普遍减小,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严重,但是在天山西部、伊犁河流域、新疆北部、青海南部等地区有植被覆盖明显增加的趋势”。

1000-2

图1.“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以外的戈壁地貌。

在给出降水增多、部分地区植被改善、湖泊上升等变化之后,施雅风院士笔锋一转提出了问题:“西北部降水量增长趋势明显,但在与蒸发增长平衡后,西北气候是否已确实出现由冷干向暖湿转变迹象,仍需具体深入探讨。”因此关于部分地区降水增多是否意味着西北正由“冷干”向“暖湿”转换,尚未有明确结论。

另外,施雅风院士也在文章里给出了评论:“西北深处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源的地理位置和经长期演变所形成的沙漠和戈壁广布的极端干旱下垫面,严格限制了为空中补充本地水汽,从而将降低降水增加率,再加上较长时间过度的地下水开发、植被破坏、土壤水分减少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也增加了气候转型的困难程度,故西北气候转型有其局限性,不宜过分夸大其作用。”

尽管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西北变“暖湿”的想法还是让很多人异常兴奋,并给中央写建议,认为应该趁着西北气候好转,进一步加快开发的步伐和力度。后来中央把此建议交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就此征询叶笃正院士的意见,叶先生和其他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讨论,并对这个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尽管近20年这个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但其增加绝对值并不大,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发生质的变化。这个认识后来基本就成了业内共识。

3.地区的干湿状况如何判断?

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取决于多个因子,最主要的参数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简单来说,如果降水量超过潜在蒸发量,则这个地方气候湿润,反之该地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简单基于降水,而是要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的共同作用,考核干旱指数的变化情况。常用的干旱指数包括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自适应帕默尔指数(scPDSI)、DSI等。

1000-3

图2. 敦煌气象局大型蒸发器(E-601B型蒸发器),干旱的敦煌年潜在蒸发量约为2500毫米。

西北地区(以新疆、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为主体)是全球最干旱的区域之一,距离四大洋都非常遥远:南边与印度洋隔着西藏高原,东边与太平洋隔着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西边与大西洋隔着欧洲大陆、乌拉尔山和帕米尔高原,北边与北冰洋隔着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些地方降水稀少,绝大多数地区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部分地区年降水甚至不足50毫米。然而这一区域是我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蒸发量非常大,潜在蒸发量可以超过2000毫米。这意味着即使有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也不足以应对这里强大的蒸发量,因此干旱和水资源紧缺是西北地区的最重要特征。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科院:我国西北变“暖湿”了没?

喜欢 (5)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原来是新华社扯d
    匿名2019-10-08 1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