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越南汉字兴衰史

文化 alvin 29967℃ 0评论

5 法国入侵越南至“八月革命”时期

汉字在越南的衰落及其作为正式通用书写文字地位终结阶段

1858年法军入侵越南岘港,之后逐步控制越南。1885年,越南正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在法国殖民统治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历史背景下,越南以汉学为基础的传统教育体系日渐衰落,汉字和汉语的使用范围逐步缩小,最终汉字退出了越南通用书写文字的历史大舞台。这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嗣德年间,越南民间私塾教育还相当发达,“每乡有三五所私塾,或在家教,或富豪之家供养塾师,让其子弟和邻近之家的子弟前来学习”。

1862年,法国占领南圻东三省后,迫切需要割断中越历史文化的联系,摆脱中国的影响,加强和巩固殖民统治。为达此目的,法国殖民当局的具体措施是,在法式学校中罢黜汉字、汉语和汉学教育,以法语和拉丁国语字取而代之。此举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抵制。

1885年,法国全面掌控越南后,改变了上述做法。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继续维持汉字、汉语和汉文化教育。以下表格反映当时越南法式学校的汉字和汉语教育情况:

1910年越南法式学校汉字教育课时统计表

1910年越南法式学校汉字教育课时统计表

上表数据显示,1910年越南小学至高中均开设有汉字课程,小学阶段的汉字课时量非常少,前三年每周仅0.5节课,四年级略有增加,但每周也仅为2节课。

此时期小学阶段的汉字教育,主要是向学生教授和讲解简单常用的汉字和通俗易懂的短文。

初中阶段的汉字课时量为每周8节课,高中则每周3节课,授课教材大体上以传统儒家经典的撮要和简约本为主。

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是,这些儒家经典往往是汉字、字喃和拉丁国语字三元一体的读本。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是接受和学习拉丁国语字的过程。

1919年,科举制度在越南全境被废除。至此,汉字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最大教育平台。法国殖民当局通过行政手段以拉丁国语字和法文作为正式通用文字。

但由于拉丁国语字已于掌握和普及,法国殖民当局担心它成为越南民族精英传播爱国反法思想的工具。

因此,他们又被迫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汉字和字喃的使用,以维持统治需要。越南民主革命精英也逐渐认识到拉丁国语字的便利之处及其对传播革命思想,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作用。

在多重政治影响下,汉字在越南的前途及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八月革命”取得胜利,不久便通过决议正式宣布废除汉字,转而以拉丁国语字取而代之。至此,汉字在越南两千余年的正统通用书写文字地位被终结。

结语

汉字在越南传播、使用、发展直至衰亡历经两千余载,是越南成为传统“汉文化圈”国家的重要体现之一,对越南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对此有如下几点认识:

第一,汉字的传入使越南越族第一次拥有正式通用书写文字,其民族历史、文化、传说和风俗习惯等除了口口相传外,也有了文字记载,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第二,自古以来越南越族一直存在本民族的口头语言。它既借用了一些汉语词汇,又与汉语口头语言差异极大。这是字喃产生、存在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字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南语的若干特色,在文学创作上曾取得辉煌的成就。

越南历史上封建统治阶层和士大夫接受了儒家的“正统、正朔”思想观念,在此思想基础上,汉字高居正统之位,字喃被视为“nôm na là cha mách qué”(意为:“字喃为不正之父”或“字喃为鄙俗之字”)。

再者,由于它结构比汉字还复杂,掌握字喃必以掌握汉字为前提条件之一,且读写因人而异,规范性极差,故而无法取代汉字成为正式通用文字。当汉字在越南走向衰亡时,字喃便失去了依附的平台,必然也会走向衰亡。

第三,汉字和汉语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越南语发展的历史轨迹,使它从多音节语言逐渐发展成为单音节语言。

汉语极其深刻地融入了越南民族语言之中,以致今日之越南语不但保留了部分上古汉语的读音,还形成了独特的与《切韵》对应整齐的汉越音系统。正因如此,汉越语在今日越南语词汇中所占比重约为70%,且有不断增加之势。

第四,以汉字和字喃为载体的大量历史文献典籍是越南民族思想、历史文化的重要宝藏,也是中越两国文化关系及中国文化对越南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

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旋即以拉丁国语字取代汉字。拉丁国语字属表音文字,具有易于拼写、便于普及和扫盲的巨大优势;但书写文字的骤然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也割裂了该国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纽带,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作者:梁茂华,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本文原发《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6期。为了阅读便利,省去注释和参考文献,有些喃字亦不能显示,如要引用,请以原文为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越南汉字兴衰史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